老龄化趋势下养老“中间人”应运而生,站在“风口”上莫要走错道
来源:
|
作者:知护养老
|
发布时间: 2024-11-16
|
1350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是一家一家养老院实地跑,通过自己的观察反映真实的体验。实际上,很多时候来咨询的家属和老年人之间,甚至是家属和家属之间对于接受养老服务的意见都有分歧,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痛点,再去给他们提供一个合适的方案,但最后他们是不是选择入住,还得尊重他们的意愿。”九九告诉记者,在重庆,作为养老经理人介绍一名老年人入住养老院,大概能拿到20%到30%的佣金,“远远达不到月入10万元”。
“直到现在,我还没有通过介绍养老院收取过一笔佣金。”王先生告诉记者,在自己发布养老院测评内容后,有不少粉丝向他咨询,但通过咨询决定入住的人并不多。据王先生探访观察,即使是在上海这样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养老院的整体入住率仅在60%左右。“在目前的这一代家庭中,去养老院养老往往还是一种‘万不得已’的选择。”这样的现状使得一些养老院只能维持在盈亏平衡的状态,对于养老“中间人”来说亦是如此。
刘莹莹告诉记者,从一名“养老小白”到“养老规划师”,她经过了一系列专业的培训。“接受了公司系统专业的培训之后,我才了解养老院的整个体系是如何运作的,配套的医疗、餐饮、设施是什么样的。但现在的大环境是,很多人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直接以养老规划师等身份自居,不专业的服务可能会误导很多人。”
多名从业人员向记者坦言,现下正是养老“中间人”野蛮生长的时期,不乏规则不够明确导致行业内鱼龙混杂、养老经纪人责任感低下、机构间的业务黑幕等乱象。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郑翔分析,养老经纪业务的出现反映了市场对此类服务的需求。养老“中间人”连接了供需双方,不仅能为老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还能对大众进行市场教育,他们不仅是中介,还是养老知识的传播者。同时应注意的是,当前该行业处于野蛮生长阶段,可能出现言论误导、弄虚作假、为了利益欺诈客户等情况。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进行干预和引导,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郑翔建议,在市场监管方面,应及时制定准入规则及行为规范,如要求在管理机构报备、注册等;及时处理、公布已发生的不良事件;对机构发布的内容进行预审和常规检查。行政机关可以主动搭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群众提供更为可信、准确的信息,但同时也要允许民间同类信息平台的存在,以便更好地把信息传达给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