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事关养老、就业、楼市、医疗 四部门主要负责人回应民生热点问题

再比如,将再建设改造地下管线15万公里以上,守护好城市的“里子”和“良心”。 针对备受关注的房地产走势,倪虹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市场信心已得到有效提振,房地产市场也出现积极变化。“今年1、2月份以来,房地产市场保持了止跌回稳的积极势头。” 谈及下一步工作,倪虹说,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坚决稳住楼市。 在巩固政策“组合拳”效果方面,他表示,将把降息、增贷、减税等政策效应充分释放出来,惠及更多人民群众;继续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按照“应进尽进、应贷尽贷”要求,将符合条件的房地产项目全部纳入“白名单”,提供有力融资支持,充分保障项目建设交付。 此外,住房城乡建设部还将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改革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正在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倪虹表示,住房发展,归根到底是顺应人民群众的高品质居住需要,加快建设“好房子”。住房城乡建设部将重点从立标准、强科技、抓项目三方面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据介绍,近期,住房城乡建设部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其中一项是把住宅的层高标准提高到不低于3米。 倪虹表示,住房城乡建设部还将大力推广惠民实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着力解决隔音不好、渗漏、开裂、反味等问题,积极推动全屋智能,并推动城市和企业加快建设“好房子”。 “建设‘好房子’,不仅给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提供了广阔应用空间,还能释放出扩内需、促消费的巨大潜能,希望社会各界都来支持‘好房子’、参与建设‘好房子’。”倪虹说。 进一步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健全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 “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我们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得到优化和加强,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介绍,2024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比2023年提升0.4岁,在53个中高收入国家中排第4位,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的目标要求。 谈及基层医疗能力问题,雷海潮介绍,在我国乡镇、社区和村有60多万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超过500万名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在一线。90%以上的村卫生室已纳入医保定点服务范围。财政部近两年投入近9亿元为中西部地区更新升级乡镇卫生院的医用设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如何让基层医疗服务更加优质高效? 雷海潮介绍,在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谋划:在强基层方面,要进一步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90%以上的县域达到紧密型标准,到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固基础方面,三级医院要帮扶二级医院,二级医院要带动基层医疗机构。在保基本服务方面,今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要再增加5元,达到人均99元。 今年到2027年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的“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 雷海潮介绍,全国有8000多所综合医院能够提供儿科的门诊或者住院医疗服务,98%的县医院已经设置了儿科。有3000所左右的综合医院可以提供精神卫生方面的诊断治疗康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