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当00后科班生加入养老服务业
然而,工作中不乏委屈时刻。有一次上门巡视探访,她刚敲开门就被家属劈头盖脸骂了十几分钟,也不敢顶嘴。后来才知道,对方当时正和家里人闹矛盾,她不小心撞在了枪口上。“千万不能硬碰硬,否则只会越闹越僵,只能等情绪过去再沟通。”第二天再次上门时,张健主动放低姿态:“我们昨天上门服务打扰到您了。”家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向她道了歉。
尽管工作中常有委屈和疲惫,但更多时候,她感受到的是温暖与值得。刚来北京时,一位老人看到四川发生地震的新闻报道,特意问候了她家里人的情况。那一刻,张健差点哭出来:“我其实对他印象不深,但他却记得我是四川人。”
还有一位叶阿姨长年照顾失能的丈夫,自己却突然心脏病发作倒地。张健和同事赶到时,她一直在呕吐,意识模糊。他们帮她垫枕头、服下速效救心丸,一直等到120赶来……之后还在家里陪护她丈夫,直到儿媳赶回来。“那种被需要、被信任的感觉,是别的工作给不了的。”她说。
尽管养老行业发展仍有许多现实困境,但张健从没想过转行。“我们做的事情就是让老人真正享受到政府的福利,让他们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人是真心为他们服务的。我们在做一件很温暖的事情。”
采访间隙,张健的手机响起,是奶奶打来的电话。“我奶奶70多岁了,还在四川老家。我前两天在网上买了她喜欢的酸奶,到货了提醒她去取。”与奶奶通话时,张健整个人瞬间变得温柔,笑得像个孩子。推己及人,张健正在用专业技术和温暖服务重新定义“养老”。
恒颐复健之家老年公寓康复治疗师汪唯一:
用专业托起老人康复时光
每天下午两点半,89岁的王奶奶准时来到恒颐复健之家老年公寓的康复室,等待康复治疗师汪唯一为她做腿部训练。半年多前,王奶奶因摔倒导致髋关节骨折,经过系统康复,如今已能借助助行器独立行走。但她仍坚持每天来做训练,只为让双腿更有力量。“用力踩我的手,往下,一、二、三……”康复治疗师汪唯一扎稳马步,用手托起王奶奶的腿,轻声鼓励着她。这是她当天接待的第四位老人。抬腿、伸胳膊、迈步……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她每天要重复上百次。去年毕业后,这位00后女孩毅然选择进入养老行业,成为一名康复治疗师。
康复训练是个体力活
每天服务七到八位老人
她所在的恒颐复健之家老年公寓内住着80多位老人,其中大部分是中重度失能老人,不少人还伴有认知障碍。要服务好他们,对于刚刚踏入职场的汪唯一来说并不轻松。
每天早上八点半,她骑共享单车从洋桥的宿舍出发,准时到岗。一天下来,她大约要服务七到八位老人,每人都需一对一康复训练,时间排得满满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