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储蓄率代表一个国人要将年薪的多少比例用于储蓄才能达到这些进度表,具体取决于国人开始为退休进行储蓄时的年龄。根据法则,在中国,从25岁开始储蓄的国人需要将其年收入的19%投入储蓄。如果从30岁开始储蓄,则增加到23%,若从35岁才开始储蓄,这一数字会增加到28%。
最后一个指标,即潜在可持续提取率,是对国人在退休后每年可动用储蓄的长期储蓄百分比的估计值,对于中国而言,这一比率为4.6% 。
李少杰举例称,假设从25岁开始储蓄并希望在62岁退休,就需要每年将年收入的19%投入储蓄,最终目标是在退休时让储蓄额达到年收入的9倍,这样才能支付接下来多年的养老生活。
“养老为刚需的意思并不是说你要存钱,存钱是不足够的,而是要把存的钱拿出来投资到正确的产品。”他同时强调道。
李少杰建议,年轻人风险承受能力更高,应该买高收益高风险产品,年老的时候则可以选择一些保本的低风险的产品。
“比如今年买权益类的产品,10年后开始转到混合型产品,再过十年转到债券产品,”他表示,”但是也有更简单的选择,就是购买养老目标日期基金(TDF)。”
李少杰认为,在挑选产品时,投资者不需要太在意一到三年的业绩,更应该关注的是公司的历史、公司的规模,公司的专业性,公司合规的能力,以及公司对投资风险的判断,
“要选择能坚守自己的理念的公司和基金经理。”他说道。
海外经验是富达公募展业的优势
今年4月1日起,公募基金正式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贝莱德、路博迈、先锋领航等纷纷加入“战局”,富达国际也在5月19日正式提交了公募牌照申请。
李少杰表示,富达是一家提供全方位业务和服务的公司,而养老则是在中国布局多年尤为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的基金经理从进公司做研究员开始,需要经过三轮的轮岗,这一过程往往要经过七到八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我们会给他一笔钱让他去投资,会审核他的业绩,业绩足够优秀才会让他去管理客户资产。通过这种培训的基金经理,一定是很了解富达的投资理念的,另外他的投资风格也会比较清晰,不会随着市场漂移。“他说道。
在李少杰看来,未来随着富达公募基金展业,海外经验将会成为公司的重要优势所在。
”在全球化的框架下,一个中国的公司,会有很多的技术、生产链都是跟海外连接在一起的,而我们研究员是遍布全球的,我们拥有丰富的对国外产业的认知,对供应链的认知,对于中国的公司我觉得应该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判断,这是国内的基金公司可能做不到的。“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