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消费的B面|提升流动人口消费能力需完善养老制度

退休后养老金水平越高,现在“积谷防饥”的压力就越小,当期消费就更高。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一关联存在前提条件,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需要至少达到1500元/年(老年人获得的实际养老金数额)才能发挥刺激消费的作用

澎湃新闻:上述研究结论对政策制定有怎样的帮助?

费舒澜:想让流动人口“能消费、敢消费”,一方面需要职工养老保险的扩面,让更多在城市有稳定工作的“乡-城”流动人口参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降低他们的预防性储蓄动机。

另一方面,户籍制度改革依然需要持续深化,通过城市落户难度的降低以及本地非农业户籍的公共服务含金量的下降来增加流动人口工作和生活的稳定性。如此一来,流动人口就会在本地多消费,尤其是增加更多文化、教育和耐用品的消费,而不是寄钱回老家。

在政策方面,第一,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流动人口群体中的覆盖面。养老保险的扩面不仅可以提升消费,还可以增加社保基金的收入,以此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社保基金造成的压力。为了减轻养老保险扩面对企业带来的冲击,政府可以按照企业社保缴费的规模减免部分税收,以减轻企业负担。

第二,养老保险主要通过强化流动人口在本地的居留意愿来提升消费水平,因此,降低落户门槛以提高流动人口在本地的定居意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消费水平。参加“城职保”的流动人口在本地定居的概率比没有保险的流动人口高38.5%,而有定居意愿会对流动人口家庭人均消费带来10.5%的提升。

第三,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方面,若要进一步发挥其提升消费的作用,可以适当提高待遇水平。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以使流动人口家庭人均消费提高9.8%,这一比例带来的影响与家庭人均收入提高32%带来的消费提升效应相当。然而,目前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由于待遇水平较低并没有发挥提升消费的作用,因此应当根据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物价变动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适时、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