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京津冀异地养老潮背后:医疗资源成金字招牌,异地医保报销成突出壁垒




来源:华夏时报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于娜 北京报道

“花同样多的钱,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医疗和服务,异地养老也挺好。”京籍老人李勇(化名)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他和老伴在燕郊的一家养护中心已经生活一年多了。

目前,前往河北异地养老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京津老年人的选择。在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背景下,近两年,河北廊坊、沧州以及承德等临近京津、交通便利的地方涌现出了一批养老机构,以“医养结合”、高性价比等吸引京津老人,甚至在燕郊的养护中心入住的京籍老人已经超过了90%。

行业内人士表示,环京津冀养老圈辐射人口超过千万,不仅能够满足京津地区的养老需求,同时河北养老产业乃至地方经济都是受益者。但是机遇与问题同时存在,如最为突出的异地医保报销障碍问题等。

大连华信智慧养老顾问赵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河北要实现承接更多京津老人异地养老,京津冀在包括医疗、保险、护理人员等各方面的配套还需要进一步对接,同时保证相关运营补贴扶持政策落地,让更多老年人和机构有参与的积极性。

医疗资源成了金字招牌

每天下午,李勇老人都要陪着老伴在养护中心接受肢体康复训练,她的老伴十年前中风,只能借助步行器走路,之前在北京家里居住时,上下楼、看病有诸多困难。

“不用预约,不用排队,挂号即看,没出养老院大门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了,再不用忍受乱哄哄的,连个落座之处都挤不上的医院门诊环境了。”便利的医疗资源让李勇夫妇选择这家位于燕郊的养护中心。

去年,李勇夫妇搬到了养护中心的一室一厅,同时为了交纳每月6000元费用,他们还将北京的房子进行出租。目前,在这家国内单体运营规模最大的全程化持续照护养老社区,已经入住了3500多位老人,其中90%以上是京籍。

“再也不用为挂不到专家号发愁了,对我们这些患有‘三高’的老人来说,这就是最大的优点。”李勇老人说。事实上,便利的医疗资源是许多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的重中之重。

“大病、急病、重病的老人保证十分钟之内被送到燕达医院。”该机构负责人介绍,与养护中心紧紧相邻的燕达医院是国家卫生部评定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率先开通北京医保异地实时结算,并与北京多家三甲医院合作,有数十位知名专家及名老中医长期坐诊,为养护中心老人提供了近在咫尺且十分强大的医疗保障。

河北沧州下辖的泊头是一个工业城市,近两年则涌现出一些收费价位相对更低的养老机构,吸引了众多来自京津的中低收入老年群体前来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