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与资本市场加速对接 养老保险资金入市通道将进一步拓宽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一直被寄予厚望。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部署今年重点工作时强调,要推动加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衔接。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随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进程的推进,政策层面不断出台相关文件为险资入市“松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等中长期资金正加速入市。

  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快速衔接

  实现养老保险与资本市场的衔接,一方面,对资本市场来说,除了可以带来大量增量资金,同时还提高了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比重。当前,我国A股市场散户多、资金分散,而散户“追涨杀跌”等较为情绪性的习惯使得市场波动概率上升。而以养老金为代表的中长期投资资金,为保障收益与安全性兼得,其投资风格较为稳健,多以价值投资为主,偏好盈利增长稳定、估值合理的绩优股。这样的投资理念将更能使绩优上市公司脱颖而出,从整体上看有利于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A股市场稳定发展;另一方面,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刻不容缓。目前,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是不平衡不充分的,继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运营规模,规范发展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具体来看,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并不完善,在替代率、资产规模等维度低于绝大多数全球成熟市场,在结构特点、市场有效性和政府管控程度上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联合多家机构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显示,未来5年至10年时间,我国预计会有8万亿元至10万亿元的养老金缺口,且这个缺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扩大,亟须尽快完善养老三支柱体系。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养老体系主要由第一支柱的社保承担,第二支柱部分补充,第三支柱发展明显不足。尽管我国资本市场高速发展,但整体市场深度不足,缺乏长线、机构主导的投资资金。而从国际经验来看,养老金是资本市场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发展养老金第三支柱承载了弥补养老金缺口和助力资本市场发展的两大“使命”。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第一二支柱面临压力,短期难以实现爆发式增长。第三支柱虽目前规模较小,但具有潜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弥补第一二支柱的不足。但是,对比社保基金与企业年金不难看出,我国养老第三支柱的发展仍面临一定限制。例如,社保基金与企业年金入市的比例为40%,而养老金为30%;社保基金可投资境内外资金产品,企业年金可用于境内和香港市场投资,养老金则仅限于境内投资;社保基金和养老金同属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运营,但与社保基金分开,对养老金实行单独管理、独立核算。目前,我国养老金参与投资的模式是各地分别与社保基金理事会签合同。而地方政府管理的层次过于分散,以县、市级为单位管理养老金,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不过,在养老金实现全国统筹后,可以有效实现投资的规模效应也成为业界共识。因此,不少专家表示,养老金的全国统筹备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