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苏州打造“原居安老”养老服务 创新做法引来央视关注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为了让老年人在原有熟悉的居住环境中安享晚年,2020年苏州市民政局打造“原居安老”养老服务模式,直击居家养老痛点难点,超额完成3000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设施改造目标,全国首创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家庭养老夜间照护床位”,探索“物业+养老”新模式,以完善居家养老全时服务链,构建养老服务多元化体系。苏州的多项创新做法,日前也引来了央视的关注。

  截至2020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188.5万人,平均每100个老年人中4个有意向选择机构养老,剩余的基本都是社区和居家养老,其中又以居家养老为绝大多数。2020年,全市接受上门服务的居家老年人数68.84万人,服务人数占老年人比例36.51%。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不可缺失的一环。

  超额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目标 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品质

  “让老年人在原有熟悉的居住环境中安享晚年,这种环境首先必须是安全的,所以我们制定了三年要完成1万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的目标。”苏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改掉危险、造出福祉,助力原居安老。2020年4月起,苏州市实施新三年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惠民项目,从2020年至2022年,每年对全市不少于3000户年满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截至去年底,“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共计投入改造金额866万余元,其中市、县(市、区)、街道(镇)共计补贴达863万余元,完成了对3067户家庭的改造计划,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今年90岁的独居老人刘素清,因为听力障碍,常常听不到敲门声,在此次的适老化改造项目中,所在街道按照她的需求,量身定制了改造方案,安装了无障碍门铃、燃气泄漏报警器、烟雾报警器等,还为老人装了助听器。因为刘素清是低保户,政府免去了她全部的改造费用。现在老人只要看到床头的报警灯亮了,就知道有访客,或有燃气泄漏、火灾隐患。

  “改造前,需要先做好入户评估工作,综合各项指标为老人选择最适合的个性化改造方案。”苏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刘贵祥说,改造方案做到一户一案,突出助行、助力、助浴、防滑等方面的设计改造。

  按照“政府补一点,企业贴一点,家庭付一点”的总体原则,对于苏州户籍城乡特困、低保及低保边缘的老年人家庭申请实施适老化改造,每户家庭最高补贴不超过3000元。对于苏州户籍低收入、市级以上劳动模范、重点优抚对象、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老年人家庭,苏州户籍80周岁及以上、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家庭也将按一定比例给予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