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养老机构“卷包会” 这些套路要看清

【现实挑战】近期,涉养老机构服务纠纷逐渐增多,一些老人动辄数十万元的养老钱被卷走

【应对策略】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加大打击查处力度,同时,对老年人加强消费教育

近日,养老机构卷钱“跑路”被新华社“点名”:近期,涉养老机构的服务纠纷有逐渐增多趋势。多地发生养老机构“跑路”事件,一些老人动辄数十万元的养老钱被卷走。

如何看清养老机构“圈钱”套路?专家认为,一方面,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另一方面,老年人自身应该加强消费教育,擦亮眼睛提高辨别能力。而对老年人加强宣教的过程中,家人不要缺席。

养老机构“跑路”近期频发

民政部数据显示,全国目前共有各类养老机构4.23万个,床位429.1万张,收住老年人214.6万人。毋庸置疑,入住养老机构已成为重要的养老方式,但最近涉养老机构的服务纠纷日趋增多。据新华社报道,记者在北京、长沙、南昌等地调查发现,多地发生养老机构“跑路”事件,老人数十万元的养老钱“人间蒸发”。其中,2020年8月,湖南长沙的老人们与安逸老年公寓签订“养老服务合同”,但老板突然“跑路”。老人们前期预付资金,少则几万元,多则30余万元,预订养老服务和分红收益的承诺似乎全泡汤了。

安逸老年公寓并非个案,经营13年的江西南昌的中华情老年公寓,在2020年4月也发生老板“跑路”事件。南昌市公安局对外发布通告,法人代表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立案侦查,目前养老机构已被当地政府接管运营。涉养老机构一旦“跑路”或宣布破产,老人的押金和服务费覆水难收。2017年,北京通州的尚佰易颐养苑养老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称自身经营不善,强迫老人搬离。法院判老人赢官司,但老人至今未收到30万元押金和服务费,只能申请强制执行。

养老非法集资犯罪上升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数据,2014年至2019年,全国养老服务行业非法集资刑事案件一审判决884件,占全国非法集资案件一审判决总数38390件的2.3%。目前全国养老服务行业非法集资犯罪,发案总体处于上升趋势,需引起有关部门警惕。

针对这些情况,厦门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第一大队教导员叶文同,做了一份详细的《养老服务行业非法集资风险战略研判报告》。

报告中提到,养老服务行业非法集资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六个方式:

其一,以预售养老服务为名非法吸收资金。主要以签订预售养老服务合同,或者以办理会员卡、贵宾卡、预付卡等名义,以承诺购买人将来可享受入住床位等养老服务,或者承诺可定期领取利息、补贴,获赠养老床位,享受养老服务费用折扣等好处为诱饵,吸引老年人购买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