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巴曙松: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发展可从两大方面入手优化

为了进一步发挥老龄经济增长模式下的金融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养老金融应运而生,在金融界都清楚,现有的框架下中国的养老金体系由三大支柱构成,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主要就是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就是企事业单位提供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最近企业年金允许投资港股,就是指这块;第三支柱是个人储蓄性的养老保险,包括个人储蓄和商业保险等等。在目前的制度框架下,第一支柱是现收现付制,第二和第三支柱为积累制,由于企业职业年金覆盖面还不是太广,个人的储蓄养老保险处于试点阶段,到目前看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还主要依靠第一支柱。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第一支柱面临比较大的支付压力,积累制,也有叫它至人账户制来源于在职期间部分收入积累,不受老龄化程度增长的影响。因此,世界各国的养老金体系就正逐步由现收现付制向积累制或者个人账户制转型。

再讲的简单点,现收现付制就是我们现在工作的人交的养老金,其实不是你将来退休以后养老金来源,而是养了现在退休的人员,账户积累就是你现在……长寿时代的金融创新主要就围绕这么一个个人账户制下的积累制展开,所以这个有巨大的空间。我相信能抓住这个机会的机构能在长寿时代到来时获得金融优势,而中国养老金体系正在从依赖第一支柱逐渐转变为三支柱均衡发展这么一个趋势,可以预见中国长寿时代的金融创新重点估计就主要在第二第三支柱上。

从世界范围来看,长寿时代的金融创新主要可分为以个税递延为改革方向的制度设计放心,以金融机构为主导的投资方式创新,以及以智能投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方面的创新。下面我想谈一谈以上的这些金融创新方向在中国养老金体系的实践,以及未来的改革方向。

第一个我们谈制度设计创新,就是个税递延,从国际上来看激励家庭参与养老金的就是税收,养老金缴费模式大家知道可以分为税前缴费和税后缴费,EET模式具有个税递延特征,享受税收优惠,美国就是这样,以美国为例,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方案把养老金缴费模式从T1转到EET,先后推出了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和雇主养老金计划,在税优的激励下美国家庭参与养老金的热情大增,它也成为支撑美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什么美国在疫情冲击下那么关注资本市场,因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资本市场通过这些养老金账户跟千千万万家庭的资产负债表息息相关。中国的银保监会等四个部门在2018年4月25号颁发了个人税收递延型………也就是大家业界熟知的22号文,要求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按照这些指引和相关规定去开发设计顺延养老保险产品,来满足……22号文里面明确提出了第三支柱和个税递延的概念,22号文试点下的第三支柱实际就是EET模式。结合当下2019年个税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中等收入群体作为新个税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他们会拥有比之前更多的可支配收入,EET模式也就相应更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