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经验看,绝大多数国家的养老基金经过改革之后,通过市场化运营,从期限类型上来看,养老金属于长期资金,长期资金入市需要长期资产,所以就需要拓展投资范围,所以金融业的排放也需要以比较稳妥的方式来进行,为了推动长期资金入市,一方面需要优化顶层设计,确立对长期资金管理人的业绩评价、风险评估和后续考核的机制,以提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还需要发展权益和另类投资,对相应差别提供税收优惠,提供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提高养老资金的利用率,吸引外资流入来扩大资金的来源。目前公募基金已经成为中国养老金投资领域的主力军,基金作为一个标准化产品,门槛低,多样化,小额账户管理经验丰富,操作灵活,所以它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面对中国老龄化的趋势,加快推动第三支柱建设的关键点就是要把客户和账户体系连接起来,打通资金端和投资端形成资金闭环,目前第三支柱规模难以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就是几个方面,销售渠道有限,目前只是将保险业和基金业纳入试点,银行在中国还是主渠道,比如说中国银行的网点,没有哪个基金证券公司可以媲美的,还没有纳入到养老金投资体系。第二是第三支柱刚起步,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和普及,所以我们学会分会也和老年大学和中行这样的金融机构进一步合作推动普及。第三就是近几年公募产品两极分化很明显,要么是收益波动大的股票和混合类产品,要么是收益较低的货币基金产品,缺少对于养老金所需要的相对稳定的类似银行理财这些中间型产品,我们做投资的经常开玩笑说一年翻两倍的很多,两年翻一倍的不多,为什么?它不稳定。
因此如果可以考虑到银行理财纳入第三支柱,就有可能促进第三支柱的增长储蓄的利用效率,比如从资金端从客户角度出发,在银行就表现为田总所在的部门变得更加重要,他的规模不断超过其他管理的资产规模。其次银行理财在投资端主要布局现金管理和固守+产品,注重产品的稳定性,降低波动性。理财子公司如果能加入的话,会有比较大的推动。
第三点也是最后一点,金融科技的应用,智能投顾的应用,来推动创新,便利创新,使投资更多普惠,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市场,目前个人投资者参与投资总是受到时间和经验的限制,工具的限制,专业的投资顾问的出现,有利于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投资决策和多样化的投资组合。但是传统的投资顾问有他的局限性,认知的偏差,信息的偏差,从成本收益来说,能够享受专门投资的服务是高净值服务,咨询服务费用也相对高,普通投资者享受的难度就较高。智能投顾通过人工智能可以降低投资理财咨询的服务费用和资金门槛,覆盖中产及以下的长尾客户群体,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历史数据和财务特征进行挖掘和分析,能够降低个人投资者和传统投资顾问可能出现的投资行为偏差,并依靠个性化的投资组合建议和动态的投资组合再平衡机制,来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