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抱团养老”终散伙,亲历者讲述现实真相,太残酷

  

  如果年老时,不住养老院,不靠子女,应该怎么养老?

  近日大家肯定都看到了这个新闻“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葛隆村住着这么一群老人: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他们众筹购买了一栋楼“抱团养老”十五年,如今他们毅然决定把这幢满载记忆的“慈舟养老院”捐出去。”

  但这样的养老方式,真的可以大力推广,适合我们大部分普通退休老人吗?

  今天就来听听一位“抱团养老”亲历者的心声吧!或许能给大家一个参考。

  抱团养老的另一重困境

  把我们拆散的就是“钱”

  倾诉者:薛阿姨 67岁 退休职工

  1、钱让这个团儿抱不紧

  前些日子,看了一篇有关抱团养老的文章,好多同龄人也都在看。今天我决定也和你们说说,我的抱团养老经历。

  一般抱团没抱成的原因,主要还是选择的方式不太合适,还有一些感情纠葛。

  给老年人提了醒。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能忽略:就算是居住方式合适,不掺杂感情,也会出问题,而最大问题,就是钱。

  不是说有钱没钱,而是说,在这个团体里,大家对钱的看法和基本的经济实力要相当。否则,这个团儿还是会被钱拆散。

  

  我们有一个抱团儿养老的“小团体”,要算起来,有七八年了。

  我们从三四个人发起,到后来最多时发展到20多人,可之后,又慢慢地减少。

  现在,我在的这个“组”还有5个人,其他的人,有的回去“自己过”了,也有的成员另组了新的组。

  大家热闹过,也确实从中获得过快乐和帮助,但其中的烦恼真不少。

  我们抱团养老的想法源于相关的新闻报道,据说在一些社区,早就有这种方式,有个“官宣”的说法,叫“互助式养老”,一个社区里的老人彼此关照,年轻的照顾年老的,或是同龄的彼此帮助。

  据说有的坚持了10多年,做得好的社区,还有社工在其中帮助。

  我们住的是老小区,老年人口比较多,而且,都是住了二三十年的老邻居,平时打头碰脸的,关系挺好。

  看到人家这种榜样,大家也就慢慢说起这个话题。老邻居们年龄越来越大,空巢和独居的老人越来越多。

  大家商量后,就学起了人家的样子,渐渐形成了抱团儿养老的模式。

  只是,决定这个团儿抱得紧不紧,得用现在小年轻儿找对象的一个流行语来说:应该“三观”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