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川观调查|家门口的养老,离我们还有多远?成都等地已探索“物业企业+养老服务”

四川在线记者 张明海

1月27日,距离春节只有十多天时间。位于成都市成华区的蓝光锦绣城小区里十分热闹,通过物业公司的组织,来自京东服务+的工作人员在小区空地中庭上为居民们提供家电清洗服务、扎根小区的医疗健康公司协同定点医院工作人员为老人们检查身体和进行医疗咨询……

“这是我们推出的春节前贴心居家服务,主要是为方便业主,特别是让老年人群体过上快乐祥和的春节。”蓝光嘉宝服务联席总裁张晋伟介绍,像成都不少小区一样,锦绣城老年人群体比率不低:小区4170多户业主中,60岁-70岁老人约800户,占约20%;70岁以上老人约350户数,占比达8%左右。

不仅仅在锦绣城。对于四川来说,物业企业探索进行居家养老服务,在成都、泸州等地已经开始探索实践开来。

实际上,这也是大势所趋——就在去年底,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和支持物业服务企业积极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切实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着力破解高龄、空巢、独居、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长期照护难题。

在老龄化越来越突出的今天,物业企业如何介入养老服务?这一“家门口的养老”尝试,在四川的实践如何,下一步又将如何推进?

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News

A “9073”格局下

“家门口养老”的现实需求

去年下半年,在锦绣城小区发生的一件事情,让张晋伟印象深刻。

跟老伴一起在锦绣城生活的80多岁杨婆婆,晚上6点左右,因为胸闷、疼痛来到小区健康中心咨询。在做了心电图检测后,驻点医生判断属于心肌缺血、病情危急,建议马上住院治疗。老人则坚持时间较晚,不愿打扰子女,坚持第二天才去。但考虑病情紧急,健康中心立即与物业中心对接,紧急联系其家属,告知详细情况后,家属立刻赶来接老人当晚就赶去医院、住院治疗。“这样的就地发现和紧急处置,成功避免了一起可能发生的悲剧。”张晋伟表示。

老龄化趋势的越来越明显,让养老问题更加急迫地摆在眼前。据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而5到10年后,全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也将进入中高龄,社会养老服务面临的挑战和考验愈发突显。而目前,成都老龄化比例已经达到20%多,居于全国前列。

更现实的,是当前“9073”式的养老格局——根据相关机构的调查摸底,其实我国大约90%的老人居家养老,7%的老人在老年化社区养老,还有3%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在专业机构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