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对于一些慢性病常用药需求,养老院的内设医疗机构一般都能满足。有的养老院还提前对常用量进行了预估,并在春节前储备了大量库存。
除了慢性病用药,老人对精神类处方药的需求很大,如何解决特殊药品的配药难问题?对此,静安区日月星养老院主动与区精神卫生中心对接,疫情期间,由专人每周前往中心为老人开药,从春节到现在,配药共计5次,惠及老人数量30人次。
尽量减少老人外出
封院管理下,老人如何看病成了家属和院方都关切的问题。在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内设的医疗机构可以为老人提供基础性的诊疗和保健服务,包括每年两次预防性输液,以及有针对性的治疗性输液。“常规的小毛小病,如果经医生判断不需要送到外院,就可以在院内的卫生所处理。”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副院长乔毅皓说。
除了依托内设医疗机构,部分养老机构还尽力对接外部医疗资源开展院内服务,减少老年人外出就医的风险。天宝养老院邀请曲阳医院派遣2名医生和4名护士常驻院内,医院内科主任每周两次到养老院内进行查房,由于疫情,医生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和不同科室医生一起为老人会诊。“如果经会诊为普通可控的感冒发烧,只需要在院内处理即可,尽量减少老人外出。”天宝养老院院长陈燕说。
如果经诊断,老人确需送医,养老院会提前征求家属意见,第一时间由120送往指定医院。由于建立了合作关系,曲阳医院还为天宝养老院的老人就医开通了“绿色通道”,以便让老人在最短时间内看上病,住上院。此外,养老院还设置了专门房间,让住院返院老人进行14天隔离,并安排专人照料。
疫情期间,部分需要做血透的老人犯了难,由于每周都要去医院两到三次,做完血透仍要返院,这对养老院来说,风险大大增加。为此,部分养老机构为需要血透的老人设立专门的病区和病房,一人一间,并安排固定护理员进行一对一的照料。
不过,也有部分养老机构向记者表示,由于床位有限,无法提供多余的房间供血透病人隔离使用,这种情况下,只能和家属进行协商,在疫情结束前,暂时将老人接回家照料。家属大多对此表示理解,在双方互相体谅的基础上,部分养老院在为需要血透的老人保留床位的同时,暂时免除了床位费。
医养结合开辟就医“绿色通道”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部门养老机构能够因地制宜,发挥医养结合特色优势,为老人看病提供方便。
新江湾城街道福象养老院与隔壁的新江湾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医养结合服务协议。自今年2月3日开始,中心恢复了对养老院老人的医养结合工作,团队中有全科医生2位、中医全科医生1位,检验师2位,他们为老人提供慢病随访管理、配药、用药指导等服务,疫情期间服务老人3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