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支柱迎发展机遇保险业先试先行
近年来,国家政策也在不断强化发展第三支柱的重要性。去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今年3月,在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对于2021年重点工作提出,“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等保险服务。”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也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聚焦的重点。各代表委员就加快补齐养老保险制度“三支柱”短板、构建养老体系顶层设计热烈讨论,在第三支柱养老产品范围的界定与规范、扩大并丰富产品供给、深化并有效保证养老金风险保障和长期储蓄功能的充分发挥等方面建言献策。
对比第一、第二支柱万亿元的市场数额,意味着养老第三支柱缺口的背后,一个万亿级市场空间将逐渐被打开。业内专家预计,未来5年,中国养老保障市场规模或突破10万亿元。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障,可有效缓解中国养老保险支出压力,满足民众多样化养老需求。而根据监管规划,商业健康险规模到2025年要超过2万亿元,养老险责任准备金要从目前的5,600亿元增加到2025年的6万亿元以上,万亿级的蓝海市场将成为行业和公司发展的重要新兴增长点。
不过,白皮书也指出,从养老保险的市场供给端来看,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规模较小、供给不足,养老保险业务在整体保险市场中所占比例较小。同时,目前市场上保险公司提供的养老保险品种也不多,针对女性的养老年金产品尤其缺乏,老年专属产品大多只具备年龄属性,而忽略了性别属性,未将女性独特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加以区分,针对女性定制化的养老保险产品供给也存在较大缺口,保险业的创新升级任重道远。
面对长三角的养老课题,白皮书则建议进一步提高长三角内部养老资源的分配效率,进一步创造有利于区域内要素流动的环境,包括扫除制度障碍、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等。同时统一布局养老资源,鼓励机构间错位发展以实现功能互补与优势叠加,统一规划区域内养老用地。
长三角地区养老需求大、社保制度领先,又汇聚了丰富的金融资源,长三角联动有望缓解区域之间因老龄人口和资源分布不均而导致的养老压力,并发展成为相对稳定与成熟的模式,即发挥上海龙头带动的核心作用和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分工合作、错位发展,加速推动实现长三角养老一体化的愿景。(来源 齐鲁在线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