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拆解中国养老全产业链:80后是养老压力最大的一代人

8.2.1 流量+广告

8.2.2流量+消费

8.2.3 产业+联盟

九、 养老的创业机会可能有哪些?

9.1 怎么看老年线上流量?

9.2 老年流量线上变现数据如何?

9.3 老年流量线下如何变现?

9.4 线下健康食品有哪些新机会?

9.5 其他消费品有哪些新机会?

十、以史为鉴

10.1 时光平移30年,中日养老的借鉴与不同

10.2发达国家诞生的代表性公司及借鉴意义

10.2.1 日本看生活消费/服务,中国缺一张线下生活优选一卡通

10.2.2 美国看陪伴/照护,中国缺支付、平台难复制

10.2.3 欧洲看机构,中国式并购进入中场休息

十一、中国养老产业的未来预测

11.1 两个创新机会:存量供给适老升级+供需优选贴身管家

11.1.1. 存量供给的适老升级

11.1.2. 供需优选的贴身小管家

11.2 技术提效降本:刚需助行是正确商业化路径

以下为节选内容:

六、中国养老产业链

6.1 中国养老产业链的基本盘

中国式养老发展的出发点是帮助失能老人们“解决痛苦”,因此接下来我们重点会探讨“一线城市 * 失能老人”的组合,顺带着聊下活力老人们的产业形态。

6.1.1 该如何理解中国式养老的“9073”?

16年前上海首次提出“9073”的养老配置,即90%的老人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北京为9064),中国养老的整体规划一直沿用此基础框架。经过多年市场发展,我们认为用老人的生命周期去看9073更符合实际:90%身心健康状态时间在家中/社区,7%身心需要康复和活动(不一定是身体不好)在社区,生命最后需缓和护理的3%时光在机构。

这当中还有重要的数据需要一起重新理解,即全国老龄办公布的4200万+(半)失能老人。一线城市的老人失能率仅在2-3%左右,而按全国总体数据来看则是14-15%,这两者的巨大差距,意味着按高低线划分城市后,9073会变成完全不一样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