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拆解中国养老全产业链:80后是养老压力最大的一代人

①10年前的星尚30分钟产品植入是“50000元+产品置换”,如今仍可复制营销广告,但当时的低成本在2019年的北京已证明不可异地复制。

② 电视在55岁+人群过往10年中的用户群体几乎没有减少,同时在垃圾时段的电视购物和保健品公司一样下沉到3线以下。

这里面的变化会是“频次+存量”,即线上流量连接线下优质服务供给,会增加用户使用频次、增加信任、增加用户生命周期,也为B端供给提供增量收益

9.4、线下健康食品有哪些新机会?

善用存量供应链和存量渠道形态,要抓的是“小微产品+社区渠道”的新组合,吃这件事一直都会是老年人的流量入口(菜市场+商超),但不应该是做增量品类而是做小微场景改良。

社区+小微方向:便利店首次在上海推出三高人群早餐(罗森、便利蜂、盒马等),商超首次在南通推出适老化小微门店(小润发)。

小微+养生方向:阿里2019年投资者大会中提到的19.9元一杯的红酒是奶奶闺蜜团的最爱(销量超过95后),例如小仙炖、小罐茶的Mini包装+新场景的成功,会同样产生在老年健康食品领域。

9.5、其他消费品有哪些新机会?

老年消费品的正确方式应该是围绕老年健康展开:

针对吃不好(还没出现好品类)、睡不好(脑白金)、走不动(足力健、斯凯奇):去做存量品类的流量或成本上的优化

针对看不清(眼睛:夕阳红、太阳岛)、听不见(海之声)、嚼不烂(美呀):由存量老年流量玩家优选连接导流

值得一提的是鞋,虽然是消费品,但本质上是保健品。

老年鞋:鞋有50%-70%+的毛利空间(成本结构支持),足够支持线上线下(尤其是老年线下)营销模式(退休俱乐部电商、足力健线下店)。

家庭鞋:“多走路”为代表,主打二线下沉商场(如万达),用低价引流年轻人带动老年人口碑再导流线上私域,这是效率更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