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空床率达50%!机构养老遇瓶颈,如何让老年人在家也能得到专业照料?| 聚焦博鳌

空床率达50%!机构养老遇瓶颈,如何让老年人在家也能得到专业照料?| 聚焦博鳌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于娜 北京报道

一边是养老需求无法满足,一边是养老机构高空床率,如何才能让老年人得到专业照料成为摆在居家、社区、机构三种养老模式面前的共同难题。

“居家、社区、机构三种养老模式目前在国内并没有得到有效融合,主要表现就是机构养老已经遇到了瓶颈,空床率甚至接近一半。”4月2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上,青岛市副市长栾新在探讨迎接老龄化社会问题时说。

当前,全球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根据联合国对老龄化社会的定义,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等世界主要国家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特别是亚洲国家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

如何调动个人、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建立一个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的可持续、可循环的公平透明的健康和养老保障生态体系,最终实现让老年人享有品质晚年生活,同时也不增加年轻人的负担和后顾之忧?

对此,栾新提出三个建议:首先要统筹三种不同的养老模式,也就是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要融合发展、统筹发展;此外要完善基本的养老体系,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政府要做好兜底服务;同时一定要注重市场化的因素,大力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

机构空床率居高不下

多年来国内为“9073”或“9064”的养老格局,即倡导90%的老人居家养老,6%或7%的老人在社区机构养老,3%或4%的老人在养老院等机构养老。但实际上,以往机构养老被业内突出强调重要性。

受传统文化影响,老年人大多更倾向于在自家养老,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来养老。2019年11月,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协同发展的新思路,不再过度强调某一种形式,更有利于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十三五”时期,居家社区养老在各地铺开摸索试点,长期待在家中的老人对机构照料、社区关照有一定的诉求,但是目前居家社区养老面临着老年人支付能力、扶持政策落地以及服务模式创新等突出问题。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提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可见,国家对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协调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十分明晰,不过现实状况却有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