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积极开展养老服务模式改革创新

养老服务设施曾是养老的弱项。十年间,北京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进公办民营改革,优化养老服务商业环境。从2012年至2021年,全市建成运营的养老机构数量从400家增长至571家;运营养老床位从7.6万张增长至11.2万张,新增养老床位3.6万张,70%以上养老床位由社会力量建设或运营。

为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北京大力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星级评定,强化综合监管,机构服务质量显著提升。近年来,北京还大力发展养老家庭照护床位,依托就近的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家庭适老化改造、信息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等方式,将养老服务机构的床位搬到老年人家中,将专业的照护服务送到老年人的床边。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设养老家庭照护床位8000余张,家庭养老照护服务能力得到增强。

回应群众需求

切实增强老年人幸福感

十年来,北京制定出台涉老惠老政策100余项,养老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在此基础上,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坚持以居家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瞄准老年人的“急难愁盼”,不断创新,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吃饭问题直接关系到居家养老的质量。为了让老年人吃上“暖心饭”,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聚焦群众关切,将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当作接诉即办“每月一题”的重点工作来抓,不断探索完善养老助餐服务体系。

为加强养老助餐服务“保基本”能力,今年,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在发展1000多个养老助餐点的基础上,出台《关于提升北京市养老助餐服务管理水平的实施意见》,通过给予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就餐补贴、养老助餐点运营补贴等方式,提升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就餐获得感,撬动养老助餐服务消费,促进养老助餐点可持续运营。根据这一文件,居家养老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在养老助餐点获取午餐或晚餐的,可享受每餐5元优惠。

为满足首都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今年以来,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密集出台一系列新措施,让老年人收获满满幸福感。今年7月,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下发通知,全面取消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消费限制。取消消费限制,让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拥有更多的消费选择,从而减轻照护负担,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根据这一政策,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可以在全市1.1万余家养老助残服务商中,包括各大商超、社区便利店、药店、餐饮企业及养老服务机构等消费使用。

今年,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还协调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等相关部门,对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进行了改革。根据老年人能力评估新规,老年人能力评估的评估主体调整为执业医师、专业护士,确保评估结果的权威性与公信力。新规还增设了街道(乡镇)初步调查程序、评估结果事前公示程序等环节,保证评估工作的公正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