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是实现健康老龄化、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举措。2022年3月份,国家卫生健康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提出,提升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推动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有机衔接。7月份,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本期邀请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主持人
本报理论部主任、研究员 徐向梅
 医养结合促进资源服务共享
主持人: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医养结合政策不断完善,在发展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和推动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方面取得哪些成效?
王海东(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老年人中超过1.9亿患有慢性病,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趋势愈发显著。医养结合,就是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指面向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照料的基础上,提供所需的医疗卫生相关服务。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推动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努力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一是医养结合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医养结合作为落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写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等多项国家重大规划。继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破解难点堵点问题,进一步促进医养结合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二是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有效提升。自2019年起,将医养结合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每年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两次医养结合服务,优先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依法规范为老年重点人群提供多种居家医疗服务。2021年,全国共为1.2亿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今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提出提升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结合《“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的支持方向和“十四五”规划纲要102项重大工程有关项目实施,今年以来,已指导吉林、安徽、江西、湖南等地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依托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建设医养结合项目。例如广东省佛山市均安镇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医养结合服务中心,盘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人力等资源,融合医疗、康复、护理、养老等服务,为老年人在家门口提供便利可及的医养结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