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社会失态是从失能妈妈的4年康复过程中得出的预警感悟。我们4年来从实践过程到课题研究,从社会调研到新闻专题呼吁,经历了漫长且有重大突破的努力,解决90%以上老龄化问题必须综合发力。国家、省区市政府、市场、家庭齐抓共管才能解决社会融合发展。
如果5条建议得到全面实行,中国老龄化难题将得到破解,为世界老人问题作出示范,成为世界人类文明的试验田……
楚小强 中房报记者 栗文忠丨北京报道
失能老人的痛,健康的人领会不到;失能老人家庭的苦,很多人也体会不到。
就以每一次洗澡来说,无异于一场“战争”,洗澡还只是照料失能老人日常生活的一个工作,不是全部。洗澡从来不仅仅是洗澡,还关系到人活着的尊严,关系到我们社会、我们国家的体面。
4年前的1月11日,老妈妈做了一场可谓“重生”的手术——她原本是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又因脑出血有过开颅手术的失能失智老人,被医生从危险的边缘抢救过来,重获新生。经过精心照料,这位老人不仅能站立行走,能和家人进行一定的交流,自理能力也恢复了很多,这成了一家人最开心的事儿。于是,每年的1月11日这天,家人当作她“重生”的总结、实践、提高和能对社会孝老、敬老、养老有意义的纪念日。
老妈妈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
从更广泛层面来看,有很多家庭面临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问题,“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现状已经成为中国式养老的困境,是中年人及家庭最大负担。特别是我国60岁以上失能老人已经超过4200万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16.6%的情况下,这一问题已不容忽视。
如何破解?
长期关注中国养老行业发展的中国房地产报在养老领域进行实践和探索后认为,这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建立系统化运营机制,通过社区养老模式解决社会中广泛的需求。为了推进解决,中国房地产报携手人民政协报还发起了开展“一老一小”优养驿站建设试点工作的呼吁,建议因地制宜探索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实施模式、支持政策、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在北京、江苏、广东、河南等14个省24个城市开展首批“一老一小”优养驿站建设试点工作,后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引导各地互学互鉴。
“‘一老一小’优养驿站的提出,正是解决‘一老一小’领域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重要途径,通过形成体系化、标准化的闭环运营体系,助力社会养老难题解决。”中国房地产报社社委会主任栗文忠表示。
面对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2023年11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就《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进行解读。实施方案明确,要按照规模适度、经济适用、服务高效的原则,鼓励开展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推广和优先建设(改造)功能复合集成的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这其中重点包括了“一老一小”的配套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