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为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蓬勃发展蓄势赋能——第三届朱家角康养论坛观点撷英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2013年被业界称为“养老服务业发展元年”,十年间,我国康养产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未来十年,康养产业发展将迎来重要机遇期,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拓展银发经济发展新空间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道重要命题。


日前,由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九如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朱家角康养论坛在上海举办。论坛聚焦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邀请多地民政部门领导、高校专家学者共话养老新声,深度探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新路径。本刊撷取部分前瞻性、创新性观点,以期为我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凝智聚力、共谱新篇。


养老事业与产业双轮驱动下的中国式养老路径


上海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   陈跃斌


我国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中国式现代化将是老年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因此,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过程中,有效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开辟中国式养老之路势在必行。


要将基本养老服务作为发展养老服务的基石;重视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将专业化、普惠性养老服务引入家庭;更好发挥市场机制在养老产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实现养老事业和产业双腾飞;加快建立健全长期照护制度体系;推动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


基于以上认识,发展中国式养老应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养老服务法治保障;二是在基本养老服务基础上,推动普惠性养老服务发展,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提高养老服务性价比;三是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整合型养老服务体系;四是形成多元筹资机制,鼓励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建立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五是营造公平公正的养老服务市场环境,激发养老服务企业活力。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江苏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   郝   琳


江苏省是人口大省,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达到23.18%,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4.2%,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江苏省将老龄工作委员会升格为省委议事协调机构,建立了由常务副省长任组长的省“一老一小”工作协调小组,建立了省级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法规制度,制定“十四五”相关规划,出台《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并设基本养老服务专章;做好人口监测,形成人口发展变化情况分析报告,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开展能力评价,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组织试点示范,通过中央资金、专项债券等多种途径加强资金支持;营造老年友好环境,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问题;促进产业发展,制定《江苏省“十四五”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举办相关研讨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