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优秀案例的通报
来源:
|
作者:知护养老
|
发布时间: 2020-10-04
|
12700 次浏览
|
分享到:
41.重庆市万州区银杏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经验做法:万州区通过竞争性磋商引进南京“银杏树家园”托管运营万州区敬老院。托管运营后,通过设施设备更新、专业服务融入、积分互助模式等措施改善了敬老院整体面貌;通过项目试点、建立标准化、统筹资源优化配置等解决了公办机构机制不灵活、服务不专业等问题,盘活了农村养老服务资源,提高了服务满意度;探索农村敬老院整体打包托管运营模式,满足了农村养老的多样化需求,有效破解农村养老难题,使农村老年人“在乡享老”成为常态。
42.西藏自治区达孜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
经验做法:达孜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于2010年建成,可收住120位老年人,目前集中供养100位农村特困老年人。该中心于2018年3月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确定为西藏首家国家级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形成一套共计146项达孜区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框架,标准化体系建设有力地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集中供养老年人对生活照料、饮食和娱乐等服务综合满意度达96.2%。2020年,该机构设立残疾人康复救助中心,在集中供养特困老年人的同时提供康复治疗服务。
43.陕西省岚皋县老年公寓
经验做法:岚皋县老年公寓于2016年投入运营,拥有床位178张,入住老年人102人。该院从2017年开始积极探索老年公寓公建民营改革,在自主经营基础上,接受政府各部门从安全、收费、服务质量、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对运营方进行监督管理、指导调控,在政府协调调度与民营企业灵活调整上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力,同时避免了政府包建、包办、包管的旧模式弊端。经过3年的运行,初步实现了政府减负、民企加油、老有所养、多方共赢的改革目标。
44.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中心敬老院
经验做法:阎良区中心敬老院2011年投入使用,设计床位350张,入住老年人332位,其中失能、失智占比96%。该院是陕西省首家“公建民营”性质的综合性养老机构,投入使用当年即交由民营机构德瑞养老院运营管理。该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保证特困供养对象享受高质量照护,利用空余床位开展社会化养老服务。该院坚持政府主导,兜底保障不动摇;坚持创新驱动,政府助力硬件提升,激发运营资本的活力,形成医养结合新品牌;坚持需求导向,以标准化运营管理提升照护服务质量,辐射社区和家庭。
45.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综合福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