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优秀案例的通报
来源:
|
作者:知护养老
|
发布时间: 2020-10-04
|
12693 次浏览
|
分享到:
16.江苏省苏州爱心护理院
经验做法:苏州爱心护理院于2006年成立,从初期的100张床位,发展到目前具有410张床位,入住率达90%以上。该机构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护理院、养老服务机构规范要求建设运营,为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年人提供较好的机构养老场所;逐渐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形成行之有效、可以推广复制的系列标准化工作制度;注重队伍建设,持证上岗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打造业务精湛的医护人员和管理团队;先后连锁经营7家养老机构、26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经营总床位2310张,并整合资源向社区、居家等领域拓展,打造“和源爱心”品牌。
17.江苏省淮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乐慈颐康园老年养护中心
经验做法: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乐慈颐康园老年养护中心是淮安市首家公建民营改革机构,向社会开放6年来,机构入住率已超过75%,其中失能(失智)老年人占比近80%。颐康园结合淮安实际,探索形成“136”服务模式,从制度建设、设施配置、人员配备、服务流程、安全管理等五个方面探索养老服务质量标准化建设。为更好满足入住老年人医养需求,颐康园在设立医务室基础上扩建护理院,设置内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科室,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18.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颐乐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经验做法:针对目前农村特困供养服务中心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方式粗放、保障能力不足、照护服务偏弱等问题,萧山区积极推行农村特困供养服务中心集团化运营模式,结合区农村特困供养服务中心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依托杭州萧山颐乐养老集团有限公司,打造农村养老新模式。采取资产国有化、运营企业化、项目集团化、品牌连锁化、服务专业化五项措施,助推农村特困供养服务中心转型升级,形成区、镇街服务设施相对衔接、布局科学、配置均衡、服务完善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公益性与市场化的有机结合,优化服务多样性,有力提升萧山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能力。
19.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广安养怡院
经验做法:宁波市海曙区广安养怡院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和社会化、优服务的改革目标,紧紧抓住所有权、经营权、保障权三个核心,稳妥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运营6年多来,通过探索制度创新,满足休养老年人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实施“养医康结合”,将专业医疗、康养服务从机构向居家老年人延伸;打造“院居融合”,不断拓展养老服务内涵;发挥“党建”引领,营造全院敬老爱老护老氛围。截至目前,入住老年人482名,床位入住率90%以上,入住老年人满意率95%以上,达到了政府、老人、家属三方满意的良好预期,较好地发挥了公建养老机构的社会效益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