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民政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优秀案例的通报

12.辽宁省沈阳市万佳宜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经验做法:辽宁省沈阳市万佳宜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万佳宜康”),是全国较早承担“公建民营”任务的养老服务企业,从2012年至今,成功运营1200张床位的沈阳市养老服务中心以及省内外近20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连锁机构。该公司率先推行“医疗+养护+康复”健康监控和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连锁机构创新推行“3+1”服务模式。万佳宜康还致力于品牌输出、养老项目策划、设计、运营咨询等业务拓展和转型升级,积累了丰富的创新素材和典型经验。

13.上海市闵行区社会福利院

经验做法:闵行区政府于2017年撤销“上海市闵行区社会福利院”区级福利院事业单位建制,同步成立闵行区养老机构管理中心,将原社会福利院两个院区分别改设为民非性质的闵行区老年福利院、北桥老年福利院。改制后的两家福利院理事会主要成员由闵行区养老机构管理中心有关负责同志担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行“委托管理运营”。闵行区综合考虑办院规模和区位特点,实施功能错位发展,区老年福利院引入社区卫生服务站,夯实医养结合特色;北桥老年福利院精心设计打造成为全市首家认知障碍照护专业机构。两家福利院均承担区级保基本养老机构职能,保证公办养老机构公益属性。

14.上海市静安区社会福利院

经验做法:上海市静安区社会福利院,通过与区属国有企业上海凯成控股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上海市静安区和养老年福利院,形成“公益+市场”的托管模式。经过三年的改革试点探索,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成熟的管理与服务经验,打破人力资源管理限制和事业编制的铁饭碗,节省支出,提高办事效率。该福利院的改革是静安区探索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向企业化运作的一种新尝试,用工多元化、人才专业化、激励合理化,是对公办民营、政府购买服务管理模式的一种新实践。同时,创建“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的模式,形成“医、养、护”一体化综合性养老机构,强化保基本养老机构的公益属性,实现了服务和管理质量的双提升。

15.江苏省南京市祖堂山社会福利院

经验做法:2013年起,南京市祖堂山社会福利院在南京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将670张床位尝试公建民营,先后通过公开招募、综合评审、公开招投标等方式引进三家民办养老机构。7年来,三家公建民营机构积极依托该院公办养老机构资源优势,与该院一道,合力打造“一院两制”、优势互补的祖堂山机构养老服务模式,为南京市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保证公办养老机构功能的发挥,凸显政府在机构养老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实现了公办养老机构的公益性;二是破除公办养老机构双轨制,提高机构养老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三是推动了养老机构的市场化运行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