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布《养老服务专项规划2018-2035》(草案)(征求意见)
来源:
|
作者:知护养老
|
发布时间: 2020-10-14
|
7372 次浏览
|
分享到:
严格控制新建大型养老机构,充分利用非首都功能疏解后存留的闲置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加密建设小微型养老服务设施,一般床位规模控制在50张至150张以内。完成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规划建设任务。 盘活存量,共建共享。支持企事业单位采用多种途径,利用闲置资源建设养老机构或养老照料中心,鼓励利用社会各方养老服务资源,探索多种途径,形成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养老服务模式。通过腾退还绿、留白增绿,增加活动广场,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游憩场所。充实完善本地区的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在充分满足本地养老需求的前提下,承接核心区转移的服务需求。
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严禁建设超过300张床位(含)以上规模的社会办大型养老机构,控制建设100张床位以上的街道养老照料中心,鼓励将疏解腾退后的闲置设施和建筑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多种途径补充养老空间,提供养老服务。 推动核心区与生态涵养区签署发展协议。探索利用生态涵养地块,将核心区的养老和康养需求“外扩”。 探索多方式、多类型、多途径供给方式。支持加密建设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等小微型养老服务设施,支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附着于已有小型养老服务机构,提高综合功能。 探索“共生居住”养老模式。对于腾退的平房院落,通过适老化改造将房间更新为老年人的家庭单元。
一、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养老服务公益性,聚焦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中失能失智老年人群体,在好“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采用集约发展、延伸发展、协同发展等多种途径,增加全市养老床位数,织密就近、精准养老服务网络,实现养老服务就近可及和可预期。 二、发展目标
专项规划设定了中期(2025年)和长期(2035年)两阶段发展目标: 至2025年,“三边四级”就近精准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覆盖失能老年人和重度残疾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实现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全覆盖,80%的户籍老年人得到就近、精准、可预期的养老服务,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和养老服务联动支援机制逐步推进。 至2035年,全面建立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和养老服务联动支援机制,基本养老服务100%覆盖老年人群,失能失智老年人均可获得优质的长期照护服务,活力老年人100%可享受便捷可及的就近就地养老服务。 三、主要任务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