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巴曙松: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发展可从两大方面入手优化

来源:新浪财经

1月23日消息,第六届中国银色经济与健康财富论坛在线上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新冠疫情下的创新—中国银色经济与健康财富发展”,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发表演讲。

图为 巴曙松

巴曙松表示,从试点情况看,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市场表现还有待改进,公众参与度还有待提高。从具体操作角度来看,优惠流程操作比较繁琐,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未来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优化,一方面实施产品和账户的双重管理,在分类所得税之下,个人养老账户既是个人连续几十年的投资工具,也是终身纳税的依据,个人养老账户的编码和使用具有唯一性,通过密码进入个人账户,在全国建立统一的账户系统,产品管理可以考虑建立合格、默认投资产品,就是QDIA制度,来最大限度规避市场风险、投资风险和道德风险。账户内进行交易和投资的只能是产品,通过备案的产品,将列入产品目录清单予以公布,列入清单的产品就是合格默认投资产品,这个也是值得我们研究重要题目。可以参考美国2016年颁布的《养老金保护法案》……QDIA…个人你不知道如何选择投资产品的时候,受托人默认养老金投向合格默认投资工具。

另一方面,实现保险与投资的双重功能,个人养老账户兼有保险和投资两种功能,保险功能主要体现为可以购买保险产品,特点是收益低,但是稳定,……一个保险特征符合年龄偏大、收入水平有限和风险偏好偏保守的产品。投资功能主要体现在基金产品上,产品特征是收益率透明、高风险、高收益,带有明显的市场进取性,适合年纪轻、受教育程度高、风险承受能力强的人……主要就是由个人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经济条件来自主决定,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

以下为演讲全文: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第六届银色经济的会议,这次会议我们学会和中国银行、清华大学一起共同举办。实际上人类寿命不断提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在长寿时代到来的时候,同样也需要经济资源配置的创新来适应长寿时代的现实需要,所以这就自然需要在长寿时代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刚才中国银行的田总,包括清华大学的几位老师都提到了,一方面实体经济、实体层面巨大的变化必须要求金融业做出调整,同时没有金融业的积极参与,我们应对的能力可能也会受到制约。2001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第一次迈入到7%的水平,根据联合国对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即为老龄化社会,也就是说中国从20世纪开始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么一个圈子。65岁以上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从2001年的1.53发展到1929年的5.65,老年人口的增加速度越来越快,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中国到2050年,老年人口占比会达到26.9%,这已经达到了深度老龄化的水平,老龄化、长寿的变化必然要完善养老金融服务,来发展养老红利,也需要一大批像中国银行这样优秀的领先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我们这一届的理事会里面就有不少的金融机构代表。所以这个主题就成为当前人口结构迅速变化背景下经济转型的重要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