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中国三支柱养老体系建设专题研究报告:对比美国、日本分析

(报告出品方/作者:信达证券,王舫朝)

一、老龄化加速背景下,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体系亟需快速发展

老龄化少子化加剧,抚养比增加,养老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根据联合国新标准规定,一个地区 65 岁以上的老 人占总人口的 7%,即称为“老龄化社会”。中国 65 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趋势不断上升,2019 年占比已达 12.6%, 显示老龄化压力逐年增大。此外,少子化问题也日益严峻。出生人数自 2016 年见顶后已连续三年下滑,2019 年 出生率已降至 10.5%,已进入超少子化社会(出生率小于 11%)。较高的老龄化和少子化导致抚养比持续上升, 劳动人口养老压力与日剧增。老年人口抚养比从 2000 年 7%提升至 2019 年的 17.8%,意味着 5.61 个劳动人口 赡养 1 位老人,而 2000 年则是 14.28 个劳动人口赡养 1 位老人。老龄化加剧和子女赡养负担的增加使得完善养 老保障体系的需求与日俱增。

我国进入老龄化进程较快,且未富先老问题严峻。按联合国标准,一个地区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 14%则进入 深度老龄化社会。法国、新西兰、美国等发达国家从老龄化进入深度老龄化用时相对较长,法国用时 115 年,新 西兰用时 76 年,美国用时 72 年。相比之下,日本和中国较快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日本耗时 24 年,中国预计 耗时 25 年,短于下述国家平均用时 49 年。此外,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老龄化同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 GDP 早已越过 5000-10000 美元。而中国目前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2019 年人均 GDP 刚过 1 万美元,对应65 岁以上老龄人口 12.6%。在同期老龄化水平下,美国人均 GDP(2008)达到 5.1 万美元,日本人均 GDP (1992)3.1 万美元。

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保收支矛盾凸显,养老金缺口增加。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计划经济时代未缴纳社保人群享受着 养老金福利,养老金缺口日益扩大。2019 年社保基金收支余额 3455 亿元,剔除财政补贴后实际盈余-2132.7 亿 元,已多年为负。同时区域之间不平衡矛盾突出,其中黑龙江社保基金从 2016 年起累计结余转负。根据社科院 《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 2019-2050》预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到 2035 年有耗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