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支柱养老体系建设专题研究报告:对比美国、日本分析
来源:
|
作者:知护养老
|
发布时间: 2021-04-07
|
20529 次浏览
|
分享到:
监管发声推动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打开养老金投资比例上限。2020 年以来,监管多次发声加快养老金等 中长期资金入市。2020 年 5 月,易会满提出放宽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范围,推动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尽快落 地。11 月郭树清指出要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推动保险等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养老金投资范围逐步放 宽,2021 年初年金基金投资权益比例上限提高至 40%。
借鉴美国养老金投资的经验,养老目标基金将成为养老资产有效的配置渠道,提升养老资产的收益水平。我们 认为我国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推动养老目标基金的发展,1)优化养老目标基金税收机制,鼓励养老保险机构参与 投资。2)扩大企业年金以及基本养老保险投资范围,将养老目标基金纳入养老金默认合格投资名单,3)增加 权益类尤其是蓝筹股的配置。国外经验可知,权益类品种有利于实现长期、较高且稳健的投资收益。
产品制转为账户制。美国以账户制为主体,以养老金资金账户为个人参加第三支柱的载体,个人通过账户进行账 户缴费、产品申购赎回、转换、领取、信息查询等环节,在产品制下分散的资金、产品以及信息等均可汇集到账 户上,实现资金和信息的统一,有助于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之间的转移。同时税收优惠赋予到账户上,账户层面 上个人缴费可以在国家规定额度进行税优登记。而我国的产品制体系下,国家税收优惠赋予到产品层面,产品管 理人直接提供税收代扣代缴,待遇发放等。产品制主要存在多重问题。1)个人购买各种金融产品需计算税收优 惠额度在其所投资的产品上的分配比例,2)个人领取时需向不同产品管理人提出申请,手续繁杂,3)产品间的 转换又取决于产品间的转换机制,4) 国家需向各产品管理人收集个人参保资金和产品信息,效率低且难度大。
目前,获批运营税延养老险的保险公司经营模式已从产品制转变为账户制。账户制下,保险公司将专项个人商业 养老资金账户作为参保载体,税优资金均转入该账户。保费规模得到大幅提升。2018 年底税延养老险保费规模仅0.7 亿元,承保量为 3.9 万人,到 2020 年,保费收入达4.26 亿元,承保人数 4.88 万人。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