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中国老人为什么住不上优质养老院?

巨大的养老需求和的低下的支付能力,造成了中国养老行业结构性的困境。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所长王海涛告诉八点健闻,在发达国家,养老院的平均收费是老人退休金的两倍 。

以德国为例,德国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月平均1500欧元,养老院的平均费用大约每月3000欧元。

当养老金和社会保险不足以支付养老费用,德国人一般按照以下顺位填补:先是个人用存款弥补不足,存款花光了就要变卖有价证券、汽车、房产;如果不够,再由子女平摊养老金之外的养老费用;最后剩下的部分才由政府承担,发放各种养老补贴。

因此,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居世界第二的德国,养老院被称为“五星级服务”,涵盖了生活、文化、健康管理、疾病、康复、临终等方方面面。

中国的养老模式强调养儿防老、以家庭为重,却在不经意间把家人推向照护的深渊。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是许多人穷其一生的目标,人们不愿意卖掉房子,甚至希望将房子留给子孙后代。

如此一来,真正拿得出手的养老费用就非常有限,加上没有社会保障制度给予支撑,实际能支付得起相对体面的养老服务的人数要大打折扣。

乔晓春认为,中国的养老不是没有需求,而是没有市场。市场是指那些可以支付得起的需求,此时(有效)需求就会立即变小了。他认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最终目的是要满足“观众”(老年人)的最终需求。

如何提高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如何让更多老人拥有体面的晚年?

△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按照中国“9073”养老模式,90%老人居家养老,7%享受社区居家服务,3%才是入住养老机构。大部分人选择居家,并不仅仅因为居家便宜,而是观念里觉得应该要居家,家是最后的自留地,有子女陪伴照料,才不枉为一个安详的晚年。

即便是3%的机构养老,背后也是750万老人,他们所涉及的家庭照护者有上亿人。随着老龄化加深,这个群体还会继续增大,当他们想要选择养老机构时,我们的社会资源却未必做好了准备。

除了观念的改变——本文一开头提到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也是通过卖掉自己的自有住房,来支付每月2万元高端养老院的费用,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社会保障体系和阶梯式缴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