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拆解中国养老全产业链:80后是养老压力最大的一代人

2014-16年:公众号流量聚合和分发的黄金年代,带来的是擦边球网文和黑五类广告(尤其是男科、男性用品等)的繁荣。

2017-20年:头条系、微信、百度的信息流广告,让超低价白酒、老花镜、冰丝内裤、休闲鞋、茶叶甚至是励志类图书合集成为年度热销。

公众号时代还主要是30-45岁的下沉人群买单,例如典型的产品贵妇膏,在5-10万粉丝的女号广告投放(8000-9000元/次/硬广)中,有3单的销售转化即可盈利(毛利3000元/单)。

而在近几年的信息流时代,45-60岁甚至60岁+下沉城市人群成为增量(商务部数据:2020上半年全国网购人数新增了1亿,其中,主力军带着3个标签:下沉市场、60后、男性)。

在足够便宜的前提下,阿里淘系和非阿里(头条、百度、微信)的用户群都在快速增长,这当中有两个数据需要关注:

淘宝50岁+:阿里财报中的“中国零售市场移动月活跃用户”,从2019年12月到2020年6月的半年时间,总增长为5000万人,有1500万是50岁+增量用户;2019年年底时淘宝已有1亿+50岁;那么走到2020年中,淘系的50岁+用户已至少有1.15亿人(占全国50岁+的28.8%)

微信增量:至2020年6月,微信月活12.06亿,支付宝月活8.74亿,这意味着3.32(=12.06-8.74)亿人在微信体系内是潜在的网络购物者;其中微信支付月活8亿+(2019年底),即微信中还有约4亿人没有开通支付。

即约3.5亿的微信系用户还是未开通支付的增量购物用户(不用淘宝和支付宝,但会用百度、头条系、微信等产品),那么“超低价+货到付款+下沉市场/渠道”的组合(淘宝的世界之外),就给了二类电商+中老年用户的“隐秘的角落”。

于是今日头条的二类电商中,吃(养生茶)、穿(防滑鞋、老年服装)、用(手表、厨卫)、健(筋骨贴、腰椎贴)、助(老花镜、洗手间扶手),就成为老年消费热门品类。

这些热销品类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渠道特点。整体来看,多是极简零门槛。一般不超过2步:点击看商品详情,下单。一般不用电子支付,货到付款。两点结合,为上述3.5亿增量人群打开一扇窗。

就像是“老人被健康码抛弃”一样,老人们更是被传统电商们抛弃了10年+,大妈们在过往5年的传统电商中有了围巾广场舞(女装)的电商习惯,而大爷们则是在近2年的二类电商里找到了新世界,即“成功励志书籍、老花镜、男士休闲运动鞋、男士T恤、男士手表、茶叶、白转黑染发剂、垂钓用品”。这些2019年度49-199元主力价位热销品类中,你可以看到大部分都是针对中老年男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