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中国养老全产业链:80后是养老压力最大的一代人
来源:
|
作者:知护养老
|
发布时间: 2021-04-21
|
21556 次浏览
|
分享到:
综上,需求侧市场化空间小、供给侧人员留存难,想要在当中匹配双边的效率就很低,10-15%的毛利水平下抽佣就更难,滴滴护工模式只是看起来很美。
做服务升级还是做信息对接,同样的问题在殡葬行业又是不同的市场环境,拿到真格百万级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的“彼岸”,通过建立殡葬服务(从穿寿衣到家属关怀)SOP,实现了客单价在10000元左右的升级体验。但获客方面,线上以99元骨灰盒(成本19元左右)作为推广关键词引流,线下则是在医院门口自建类雕刻时光咖啡厅风格的咨询体验店,均打不过毛利更高甚至行为暴力的传统殡葬门店,也没法通过口碑来进行主动传播,因此“互联网+服务”的升级体验不可持续。在殡葬行业,通过互联网承载“选墓”顾问的信息服务然后类互联网拿CPS成交返佣,是正确的玩法。
7.11 信息平台:10年持久战,一定要为行业头部玩家服务
为B端的中高端养老机构做服务,包括规划、设计、采购、培训、获客、信息化、私域代运营、媒体传播/FA财务顾问等,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玩家,它们会随着中国养老行业发展而一起长大,但大家共同面临的是必须面对5-10年期的持久战,需要有持续稳定的客户付费:
自身闭环:例如沐恒做机构设计顺手旗下阿沐养老做To机构行业的媒体,既能获客也能传播,只需要2-3个人支撑主营业务即可
串联私域:例如岁悦科技串联多家康复辅具、护理用品等产业内头部玩家,用私域流量+内容运营,同样可以做到数百万级的年营收
这两种都是可持续的生意,是共同“滚雪球”式的慢慢发展,和行业玩家一起长大,如果你想更轻的模式做平台:
紧贴政府:老来网从智慧社保养老金切入,背靠上市公司,创立之初就拿到政府引导基金3000万元
纯市场化:彩虹在线做智慧老年平板电脑,仅能在保健品会销渠道实现200-300台/月/城,且后续客服配比约1:3-4,这条路就走不通
同样是因为整体中国养老产业还需要至少5-10年的供给侧发展期,要么跟着头部玩家一起慢慢成长,要么抱紧政府大腿拿钱获客,想直接做个市场化的养老服务平台是没有可能性的。
7.12 短视频老年IP≠老年生意:天时为先、服务为王、低价消费
在近3年还有一个新变化,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出现了“老年IP”的新玩法,这里想给到大家的建议是(严格来说并不属于为老人解决痛苦,而是为行养老行业消费/服务供应商提供更高效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