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程:不同年龄段老人,需求有什么不同?作为子女如何给父母挑选合适的养老模式?我们也采访到了报告撰写者,10年养老产业经验的连续创业者、行业咨询师孙黎。
孙黎:老人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需求。
50-60岁,还年轻,很享受自己的状态,不用操心子女,有了自己的时间,文娱诉求强烈,比如老年旅游、老年大学。这个阶段,子女让老人高兴就好了。
60-68岁,有慢性病但不影响生活状态。开始关注养生,同时在电商、各大商超场景中的健康、文娱消费增多。
68-77岁,基本上是有3-5种的慢性病,这个状态下一定要看好他们,尽量多陪陪他们,防止他们陷入保健品圈套。
77岁以上的老人基本进入身体机能的衰退期,可能伴有各种术后康复,状态不是很好了,这时要考虑家庭护理。这时,我们可以去有资质的机构请护工,大概成本是四五千/月起步;也可以去选养老机构。资金充足的,可以给爸妈找个条件好的养老机构,这样的养老机构在老人中的渗透率是万分之二,也就是每5000个老人中,有一个有钱、有意愿入住,且决策周期较长,通常在半年到一年;一部分的家庭可能是将老人的房租出去,以租养老,然后父母和子女同住,有独立房间,请一个家政阿姨,既做家务活,也帮忙照顾老人,成本在七八千;还有一些不宽裕的家庭,没有多余住房,会选择一些公建民营的养老院,一线城市的成本大概4000-5000,往下会更低,住的往往是三人间、两人间。
中国养老产业,为何“门票好买,生意难做”?
李程:艾媒研究院预计2022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突破10万亿元。整体上,养老经济整体的产业化进程如何?报告里说,养老产业创业的资本门票好买,生意难做。这话怎么讲呢?
思远:养老创业分“硬性”和“软性”。
“硬性”就是耗资源比较大的,比如养老院、托老所等。这部分的难点刚才也说了,郊区的没生意,市区的成本高,所以民营养老院基本都不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