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远:汪奶奶我也看过。真正热爱生活的老人,会被生活所热爱。
梁婧:所以,银发经济创业,找到目标老年群体的需求更重要。
加强顶层设计,消除数字鸿沟
李程:去年曾有两条新闻火了,90多岁的老人被家人抬到银行,只为做一个“人脸识别”;另一位老人,在银行交水电费,因为没有电子支付,被困银行。因此,去年底国务院发文,工信部等7部委联合出手,提了20项措施,要求各地解决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的难题。国家、社区、企业和家庭都该怎么做,才能让老人跨越数字障碍,老有所依,让养老服务产业更蓬勃发展?各位有什么建议?
石亚琼: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到了老年人的需求。比如我采访过一家公司,专门研发老年人专用的人脸识别,并用于打通不同地区的社保。目前有个现实问题,技术、产品的研发都需要钱,钱从哪里来?目前主要来自政府的支持和资助,希望未来各企业和社会一起探讨更低成本的技术解决方案,让帮助老年人的技术更快普及,让老年人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生活也会丰富多彩。
梁婧:怎样才能更好养老?《阿凡达》有一句台词叫“I see you”,不光是用眼睛看到你,而是产生共情。无论是创业,还是对自己的父母,这很重要。
思远:每个人都会变老,每代人也终将面对数字鸿沟。为了数字鸿沟不变成数字贫困,需要国家顶层设计,还需要基层组织、企业发动起来,比如一些基层居委会给老年人办“数字”培训班,有的老人学成了“明星”,比当广场舞明星还受欢迎,老人就有意愿和积极性去学习。
年轻人和子女的鼓励也很重要。数据显示,老年人对数字技术“退学”的重要原因是自信心受打击后“逃避”,怕被子女嫌弃、拒绝。
产业和企业协同方面,银发经济既是生意,也是公益。大企业间,也要打破门户成见,共享教育和普及的理念。比如在线下推广自己家的App时,是否也可以教会老人如何手机打车、点餐?即使不是自己公司的业务,也应有大格局和共情理念。
李程:同信息数字科技发展一样,银发浪潮也势不可挡。积极应对老龄化和发展数字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成为21世纪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这就要求科技和长者相向而行,寻求最大公约数,共生发展。让每一位当下的老年人和未来的老年人老有所依,幸福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