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名做完相应检测、已隔离14天的住家护理员,且有护理员已进入老年人家中开始服务了,“这些护理员在入户之后,仍然可以按照服务家庭及老人的需求继续住家隔离14天,在这14天内,住家可只提供食宿不负担工资。”
北京宏源丽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裁汪晓红也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目前企业在京共运营着3个驿站、2个照料中心和2个服务站点,整体业务恢复占比大约在一成左右。汪晓红表示,如今公司旗下入户照护的长期护工已经可以开展服务了,已有10户完成了派驻入户。
同样在京运营养老驿站的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监李昂坦言,慈爱嘉在京的驿站尚未实质性恢复入户服务。在他看来,对于老年人来说,入户助浴洗浴、康复护理、家庭清洁等都是刚需的居家服务,随着这一行业加速恢复,这些业务也会慢慢重开。
驿站中的“新生意”
居家养老服务正式解封的消息迅速在“养老圈”内传开,在迅速联系员工筹备恢复经营的过程中,不少驿站也整理出了疫情期新鲜出炉的各项业务,并开始思考复工后这些应需而生的“新生意”该何去何从。
具体来看,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多家驿站及照料中心后发现,疫情期间,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及倾向有了一定改变,针对这些变化,各驿站推出的“新品”服务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市场之中。
在这之中,无接触服务、线上业务成为各家驿站及照料中心的“主攻方向”。
“受疫情影响,不少服务在供给上还存在一定困难,但老年人的需求没有中断。对此我们重新开发了一些服务,如远程问诊、替代暂时无法实现的上门诊疗服务。”张雪梅表示。北京商报记者调查也发现,疫情发生后,绝大多数受访企业都逐步开设了线上服务以及线下零接触业务。刘宝三介绍,在接到老年人相关诉求后,驿站陆续对接了各种品类的服务商,通过微信群、小程序等渠道在线展示商品,老年人下单后由物流进行配送。北京龙振养老服务中心理事长张玉也表示,驿站增设配送蔬菜水果的业务,解决了不少老年人疫情期买菜难的问题。
张玉还提出,随着老年人电话咨询量的不断递增,驿站快速调整“战术”,加大力度新建了不少微信沟通交流群,还增开了如“视频教做饭等”新生服务内容,在线指导老年人做饭流程。未来还将开设烹调课,线上线下联动教学,丰富服务种类。“目前,我们在疫情期开展的一些免费线上课程,包括八段锦、书法课等,而且这个项目已经成为了驿站的新盈利点,在我们发布了未来驿站将开设相应的线下课程的消息后,已经有多位老人表示希望能缴费预定相应服务。”刘宝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