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北京居家养老行业复工报告|连亏数月的社区养老驿站终迎重启曙光


此外,火遍各个领域的“先预约”,也以另一种方式悄悄进入了居家养老领域。颐佳(北京)社区服务有限公司副总李敬昂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疫情以来,整合“预约”服务成为驿站的主要工作之一。“员工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与老年人沟通,随时跟进最新需求,整理汇总后登记备案,按照老年人需求提供现阶段可实现的服务。通过这类模式,既能及时掌握老年人需求,也能将驿站可提供的服务更大范围的进行推广,让老年人了解到驿站究竟能够提供哪些服务。

其实,随着居家养老逐步恢复,养老行业最关心的是,疫情期驿站、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开展的各种“应急”服务,是否只是昙花一现?对此,多为驿站经营者均表示,特殊时期新开设的业务,如在线问诊、代卖餐食、配送蔬菜等业务,未来也将最大限度的保留,成为驿站的“常驻项目”。

重启前的艰难抉择

其实,之所以北京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对于“重启”如此敏感,是因为大多数驿站、照料中心和服务企业在过去的3个月迎来了自己的“至暗时刻”。几乎所有受访的经营者都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1月接到叫停居家养老服务、关闭驿站和照料中心后,一夜之间,收入受到重创的居家养老服务企业,都面临着是咬牙撑下去还是黯然退出的艰难抉择。

李昂认为,一直以来,北京部分驿站的运行情况并不是很顺畅,而疫情更加重运营危机,令企业雪上加霜。“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的养老企业,突遇疫情、不能开展居家服务后,收入直接归零,同时,人力、防疫防护设备采购等支出却仍然是一笔非常沉重的负担。”

“在经历了3个月的停摆后,已有个别新开业的、非连锁性质、资金实力相对较弱的,可能撑不到业务、收入全面恢复的阶段了。”有居家养老服务企业负责人透露,在北京运营一个养老驿站,收入主要来源是日间照料、居家养老服务、政府采购项目等,在疫情期间,大多数开设了线上服务的企业,还增加了电商类业务或代买、代订服务的收入,居家养老服务叫停后,主要收入来源没有了,新增设网上业务毛利又低,仅为10%左右。与此同时,每家驿站如果照常发放人员工资,加上“五险一金”、水电支出、折旧摊销等,一个月亏损至少都在3-4万元左右,这对于小型连锁企业或者单体驿站来说,确实是一个“难以承受之痛”。

在这种情况下,有不止一家企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为撑过低潮期,过去3个月对部分员工采取了发放底薪或最低工资的“无奈之举”,还有驿站经营者表示,自己已经有3个月未发放管理层人员的薪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