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疫情愈演愈烈,很多护理人员担心感染病毒,拒绝继续上班。此外,被感染或出现疑似症状的护理人员因治疗、居家隔离,也不能继续工作。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本就是易感染人群,为避免感染,全科医生也不再亲自到养老院为老人看病,因此,耽误了病情和最佳防疫时机。
英国56名护理工作者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
市场抛弃了养老院,欧美政府也将它遗忘、甚至放弃了。
在疫情初期,养老院是欧美多国的防疫“盲区”,很多养老院死亡人数根本没有被纳入疫情统计当中;
英国多地养老院向老人发放“放弃急救同意书”,要求他们承诺一旦感染就直接放弃治疗;
意大利的一家养老院内,90%的老人被感染,整间养老院被直接遗弃,无人过问;
在美国,甚至有议员公然发表“放弃老人”言论,宣称“为了保经济,老人应做出牺牲,放弃治疗”……
原有秩序被打乱、市场化带来的弊端引爆“定时炸弹”,面对乱局,4月中旬起,欧美各国陆续推出补救措施,加强养老院疫情防控。
英国政府宣布,将向所有养老院的老人和护理人员提供病毒检测,个人防护用品正在“运往全国26000多个护理机构中,包括养老院,家庭护理中心以及收容所”;
美国加州国民警卫队的医疗小组进驻洛杉矶县的五个养老院,展开医疗支援;
比利时政府将21万套检测试剂盒分发到全国1500个养老院;
西班牙军队已经对4125家养老院完成消毒;
法国、奥地利政府均开始对全国所有护理院和养老院人员提供病毒检测……
6
反观中国,任重而道远
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2018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达到11.9%,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这个过程,仅仅18年。
据预测,到2020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1亿,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近4000万人。
必须注意的是,欧美国家人口老龄化多出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阶段,人均GDP一般在10000美元以上,而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人均GDP仅850美元。
加之我国养老服务产业起步晚、市场经验不足,未富先老将加大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压力。
回顾欧美在养老问题上走过的弯路,我们应当未雨绸缪。
第一,注重东西方文化差异,渐进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
与欧美国家不同,对中国而言,长期以来凝结在家庭基础上的孝道文化是养老体制改革中不可忽视的历史因素。大部分老人仍然渴望子女陪伴,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