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90后养老想跑赢通胀,到底要存多少钱?

“虽然目前才30岁出头,但已感觉到生活压力爆棚。”已在上海工作多年的“90”后林熙感慨,目前房贷、车贷、养育小孩需要很大的财务支出。“我们现在就希望家里老人身体健康,父亲目前已65周岁,但退休后返聘,依然在努力工作赚钱。”


谈及未来养老,林熙表示,即使目前有固定的工作和薪水,但考虑到未来养老到底需要多少钱、老年生活会怎样都令人焦虑。“未来养老大概率只能靠自己,总感觉要多存一些钱,才不至于让老年生活太局促。”


林熙并非单独的个体,她的背后映射的是“80”“90”后这两代人的群体性养老焦虑。大多已进入而立之年的他们,在拼学历、拼就业,承担高房价社会压力之时,亦不得不直面养老这一终极难题。作为独生子女一代,其面临的养老问题更为严峻。


面对人口老龄化和长寿时代的到来,“80”“90”后规划养老的第一步,即是要清晰地判断养老需要多少钱?


“感觉在上海退休估计300万都不够用。”“80”后的云清在一家资管公司做投资工作,每天穿行在陆家嘴区域。他表示,目前公司为员工交的养老金仅仅是强制储蓄的一种补充渠道,叠加通货膨胀,要想提高养老生活水平,还得靠工作时期各方面收入和投资理财的积累。


他表示,等“80”“90”后年老之时,庞大的老年群体需要大量的养老院、护理人员配套,根据现有人口比例测算,彼时适龄护理相关行业人员数量将供不应求,护理服务将成为稀缺资源,价格亦将迅速提升。


与前几代人相比,“80”“90”后是当代社会最有活力的群体,更加注重人生的自我体验感,其对老年生活有更高质量的期待。《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下称《报告》)中披露的数据显示,近七成城市居民认为“年轻时就应该规划养老财富”,30-39岁人群已成为考虑养老问题的高峰年龄段,初为父母、父母生病住院以及自己住院三种情况下,人们对养老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明显提升。


未来如何规划养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建议,普通居民投资可以遵循“四六比例”,即60%去投资权益类产品,40%用于固定收益类投资,建议一定要做一个投资组合,若希望能够跑赢通货膨胀,一定要把适当的比例放在权益类投资上。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指数类基金是很好的选择。“我们真的不建议退休老人自己去盯盘、买债券、买股票,建议一定要做一个投资组合,可以买一个指数基金,部分排名前十的指数基金从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都在8%以上。”


300万存款,够养老吗?


作家牧童表示,“80”“90”后生活在时代的断层里,养老问题大概率需要自己解决,等他们有一天没有工作能力的时候,他们的子女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时代的变迁,大概率没有能力负责这一代人的养老。“那时如果没有钱,长寿便意味着又老又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