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扩大普惠养老服务覆盖面
(四)巩固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为居家失能、慢性病、高龄等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家庭养老床位等服务的支持政策,发展“家门口”老年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多样化服务。加强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培训,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鼓励发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适老住宅建设,支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委、市残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和各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持续优化社区养老服务。推行“社区+物业+养老服务”,积极培育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平台企业,增强专业照护、日间照料、康复护理、上门服务等能力。社区(村)要把服务老年人作为重要职责,掌握辖区内老年人情况和服务需求,协助开展养老服务。加强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鼓励开展“喘息服务”。支持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通过内设养老服务部门、成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引进养老服务机构入驻等方式为居民提供养老服务。(市民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和各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分类提升机构养老服务。按照兜底保障型、普惠支持型、完全市场型三类推进养老机构分类管理,研究制定普惠支持型养老机构支持办法。深化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改革,鼓励公办养老机构在做好兜底保障基础上,向社会开放空余床位,扩大普惠养老服务。鼓励通过公建民营、民办等多种方式,新建或改扩建养老服务设施,增强设施服务能力。引导养老机构将专业服务向周边社区辐射延伸,加强失能、残疾、认知障碍等老年人的照护服务,鼓励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探索“老年父母+残疾子女”家庭共同入住养老机构或其他照护机构,支持有能力的养老机构收住重度残疾人。(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市残联和各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将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纳入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或村庄规划。老年人口较多、养老服务需求集中的农村社区,按照每百名老年人1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老年人口较少的农村社区,可与相邻行政村集中配置一处。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大力发展互助性养老服务,鼓励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与亲友、邻里等社会成员之间开展互助活动,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需求。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养老服务,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引导城镇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布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委、市规划资源局和涉农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