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八)推进医养康养服务深度融合。有效统筹医疗卫生资源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服务衔接。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实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延伸服务,加强失能高危人群早期识别和失能预防。发挥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等方面优势和作用,推进中医药进家庭、进社区、进机构。健全养老服务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双向转接绿色通道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在签约合作的养老机构内设立医疗服务站点,探索开展远程诊疗服务。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签约合作的养老机构内设立家庭医生工作室,方便老年人就近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市民政局和各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挖掘养老服务市场潜力

(九)更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扩大兜底性养老服务供给,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推进老年人福利政策落地实施。扩大基础性养老服务供给,强化以失能老年照护为重点的基本养老服务,健全老年人能力评估制度,动态调整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推动家庭、社区、康养相贯通。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建设一批价格适中、方便可及、质量可靠的养老服务机构。引导国有资本积极培育发展以普惠养老服务为主责主业的国有企业,推动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发展养老服务。(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和各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发挥区位优势、供给优势,扎实推动本市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推进老年用品产业升级,聚焦医养结合、智慧康养等前沿领域,加强与国内外优质企业合作,促进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育养老服务消费市场,开展“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释放养老消费潜力。鼓励支持各类经营主体按市场化原则积极参与养老服务,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鼓励养老机构、城乡社区设立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站点。丰富养老服务新业态,支持养老服务与文化、餐饮、体育、家政、教育、康养等行业融合发展。吸引内外资来津举办养老服务机构,外资在津参与养老服务发展享受同等待遇。做好“康养+”文章,拓展老年旅游服务业态。(市民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发展改革委和各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规范化开展“寸草心”、“手足情”志愿助老服务活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作用,强化助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鼓励支持基层老年协会积极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健全完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机制,激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动力。深入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权利。健全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机制,探索建立老年人意定监护实施机制。(市民政局、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司法局、团市委、市老龄办和各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