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支柱养老体系建设专题研究报告:对比美国、日本分析
来源:
|
作者:知护养老
|
发布时间: 2021-04-07
|
20544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国以第一支柱为主,二三支柱发展较为滞后。我国长期以来依赖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19 年第一支 柱规模 8.92 万亿元,占比超过 73.7%。第一支柱人均保费征缴额较低,且只提供基本保障,弊端日益显现。第 二支柱来看,尽管 2013 年底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推动,企业年金并没有实现快速增长,2019 年第二支柱规模 2.5 万亿元,占比仅 21%。第三支柱规模 0.68 万亿元,占比 5.6%,包括商业养老保险和税延养老险。我国自 2018 年试点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政策以来,鉴于税前扣除额度较低使得对高收入人群激励有限以及覆盖范围较窄,截 止 2019 年共有 23 家保险公司开展个税递延型养老险,参保人数 4.52 万人,累计保费仅 2.45 亿元,仅占养老 保险资产的 0.02%,发展较为缓慢。第三支柱今年还新纳入 3 月 1 日试点的专属养老保险。而美国以第二和第 三支柱为主,占总资产的比重超过 90%,对第一支柱依赖较低。
1、第一支柱——覆盖广,但财政压力加大,替代率下降,区域不平衡问题严峻,养老金入市较少
第一支柱特点主要为:广覆盖,但财政压力加大,替代率较低,区域不平衡问题严峻,养老金入市较少。
广覆盖,但保障程度较低,替代率逐年下滑。截止 2020 年,基本养老保险覆盖 9.99 亿人,占 2019 年适龄人口 (16 岁以上人口)的 86.9%,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 4.6 亿人,城乡居民参保人数为 5.4 亿人,基本实现了广覆盖。从保障程度看,我国城镇职工月人均养老金领取水平 3332.5 元,仅能提供基本保障,而城乡居民月 养老金领取水平仅 161.9 元,两者相差近 21 倍,城乡居民相对城镇居民保障严重不足。替代率方面,养老金替 代率作为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的差异,即劳动者退休时养老金领取水平与同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水平的比重。近年来也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从 2000 年的 71.9%下降至 2015 年的 44%), 已低于 70%所代表的退休前后生活水平较为一致的水平,意味着退休后生活水平将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