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支柱养老体系建设专题研究报告:对比美国、日本分析
来源:
|
作者:知护养老
|
发布时间: 2021-04-07
|
20535 次浏览
|
分享到:
GPIF 逐渐向高风险偏好转变,股市配置比例提升。在日本政府养老投资基金(GPIF)成立以前,日本公共养老 金完全寄存在原大藏省的资金运用部,主要用于对财投机构的贷款和购买政府债券,2000 年占比分别为 78.7% 和 19.7%,较少运用于资本市场投资。2001 年 GPIF 成立以后,主要用于管理养老金第一支柱国民年金和厚生 年金,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的养老基金。截止 2020 年 3 月,GPIF 资产规模 179 万亿日元,其中债券、股票、 短期资产配置分别为 48.9%、51.1%、6%。从趋势来看,GPIF 早期投资较为保守,以债券为主,2001 年占比 71.57%。随着利率下行债券收益率下降,同时厚生省放宽对养老金投资渠道的限制,债券投资占比逐渐下降至 48.9%,而股票资产配置比例上升,占比从 2001 年的 27.58%提升至目前的 51.1%,其中国内股票占比自 2008 年降至低点后有所回升,而国外股票占比 2001 年来持续上行。
(二)第二支柱:企业补充养老金计划-以 DB 和 DC 为主
企业养老金包括一次性退职金制度、中小企业退职金共济制度、确定给付型年金(DB)、企业确定缴费型年金基 金(DC)、厚生年金基金(已停止)、适格退职金(已停止)。2002 年以前,日本企业年金基本为收益确定型 DB 计划,包括厚生年金基金、合格退职金,此后因老 DB 不能适应经济环境变化,2001 年新 DB 由此设立。同年 也设立了缴费确定型 DC,开启了 DB 向 DC 过渡的时代。
厚生年金基金和适格退职金(已停止):厚生年金基金是企业在厚生年金基础上另外为员工设置企业年金部 分,为公私双重性质的厚生年金制度,以提升雇员的退休金水平。厚生年金基金根据较高的投资收益率预设 了较高的回报,不论外部市场如何,企业需要保证厚生年金 5.5%的收益,而 90 年后经济下行以及泡沫破裂 导致厚生年金基金亏损严重,难以给付,此外也由于经济动荡下失业率升高,雇员离职后养老金转移困难, 因此厚生年金基金于 2014 年 4 月起退出。适格退职金是针对中小企业的厚生年金基金制度,由于信息公开 以及权益保护方面的问题于 2013 年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