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中国养老全产业链:80后是养老压力最大的一代人
来源:
|
作者:知护养老
|
发布时间: 2021-04-21
|
21573 次浏览
|
分享到:
已被验证无法跑通的玩法中,一类是用SaaS给老年大学“送水”,想要切到老年大学本就有限的流量,另一类是用海量线上课程,想要通过20+类免费课程引流转付费课和兴趣周边装备。
线上:对老人来说知识应该是“无价”的,要么糖豆系短平快小程序矩阵“奶头乐”(养生、笑话、舞蹈等)用广告规模化变现,要么保健品公司“直播+电销”买1999送1999赠品+课程赚取高额毛利。
线下:以美好盛年为例,盘活“线下舞蹈工作室、少儿教育园区、为老服务中心”低价、免费共享场地(ToC降本),然后线上免费内容扩大留资,并作为线下精准引流的数据库支撑(To B提效)。
以线上老年大学最高融资额的“红松学堂”为例, 早期投放上量很快但会较快遇到增长瓶颈期,千万美金融资“有钱花不出”会是第一个挑战(以实际数据来看,唱歌、绘画、健康、朗诵、乐器、棋牌等15个品类的社交微信群,在2021年1月初时累计的入群粉丝是18000人+;北京、河北、山东、河南等8个省市的校友会,目的是想向线下活动导流,但40-120个的单群老人数量,日常仅有主办方的天气/新闻资讯推送,显然是没有跑通的)。接下来就是广告和电商难变现的第二个挑战,如果红松能趟出一条不同的路,是对整个老年流量商业逻辑的新验证。
总体来说,“老年大学”线上的需求本质是“陪伴”,线下的本质是后续消费的“引流”,沉淀还是要回到线下,这个前提过去5年已被证明,未来10年也不会改变。
7.4 游玩是线下流量洼地,全国旅居会员制一卡通是正解
与微信线上生态平行的是,线下游玩的流量一直都是洼地。旅游旅居作为老年创业领域的第二热门赛道,背后的原因是“有闲有钱”的用户需求和“有玩有住”的服务供给,例如晶彩人生和享莱乐,都是从2017年左右单一酒店运营起家,然后发展为存量江浙沪酒店/宅基地的改造运营平台,无论是“知青酒店”还是“田园康养”,都是存量供给的盘活,和年轻人的移动互联网世界一样,也是延迟于年轻人民宿3-4年出现。
另一类玩法是以“万里长安”为代表的“微信社群+全国旅居会员制”的组合,即与各地的康养居联运,用一张山水、赏花、红色之旅等为主线串联全国全年的旅居日程表,以数百元年费会员制一卡通的方式,从盘活当地旅居民宿到属地工业、农业游(后续可持续微信社群变现农副产品),最后发到江海边的养老房销售,这是被多家验证过的可持续变现路径。相比10年前的三亚老年看房团,现在的变化是微信社群的互动和小额购买频次更高、风景区的养老概念低价房增多,因此可以用一张旅居卡走遍全国,而几年前的徐大爷(垂直老年旅游电商)和百旅会(同程近千家线下会销店)的失败,正是因为上述基础条件的不成熟,导致供需连接的高成本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