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国平安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其医疗健康生态圈战略持续推进。通过打造全球领先的医疗健康服务生态,提供覆盖健康、慢病、疾病、养老的一站式服务,让客户“省心、省时、又省钱”,赋能金融主业。截至2022年9月末,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平安自有医生团队与外部签约医生的人数超5万人,合作药店数约21.1万家。
数据背后与中国平安的养老布局休戚相关。按照平安寿险总部康养事业部总经理王宇科的话说,平安的养老布局是从健康+、医疗+、居家到高端康养的四条产品线体系,其设计遵循了客户生命的进程旅程。
所谓9073中国式养老是指,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根据克而瑞的数据,2021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8.3万亿元,预计2022年底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可达9.1万亿元,2031年达22万亿元。
此外,养老机构数量保持高增,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32.9万个,养老床位合计821万张,年增幅极大;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1.1张。“但较国家规划的差距仍然很大,所以这个(养老市场)的空间非常大。”王宇科说。
11月4日,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相关配套政策也随之陆续出台。这昭示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的建设正在提速。
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探索建立了以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体、第二支柱企业和职业年金养老和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养老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不过,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功能明显缺位。而中国式养老突围旨在发力第三支柱。这其中,保险业在发展第三支柱方面的意义与作用不容小觑,但反过来,保险业亦要围绕第三支柱解决什么目的,达成共识,形成思路。近日有消息称,部分保险机构正积极参与人社部、行业信息平台、合作银行的联合测试工作。期间,还有寿险巨头在其“寿险APP”正式上线个人养老金业务专区。
平安基金旗下两只养老基金还获批增设个人养老金基金份额。11月16日,平安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产品平安养老目标日期2030一年持有和平安养老2035两只基金将增设仅面向个人养老金账户销售的个人养老金基金份额——Y类基金份额。
显而易见,诸如个人养老金政策的落地及诸多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范围,包括机构增设个人养老金基金份额获批等亦昭示养老行业不同市场主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代已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