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中国老年人成“贵客”,30万亿银发产业待爆发,哪些行业能接住这“泼天富贵”?


同时,爱化妆的阿姨也越来越多。天眼查发布的《2023中国消费主题报告》显示,美妆品类也有着很大的增长潜力,淘宝中老年化妆品月售额在2020年突破1500万,口红成为55-64岁老年女性花费最多的品类。


此外,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瑶去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银发族在户外运动方面的消费也十分亮眼,比如像户外装备,骑行等运动商品的消费,同比增长超过了50%。


除了爱好兴趣广泛,老年人的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根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2年8月银发人群线上消费能力1000元以上及中高消费意愿活跃用户规模分别为1.98亿、2.05亿,同比增长10.6%、10.2%。


互联网上的“中老年力量”也让创业者看到了新机遇,今年3月,天眼查发布的《悦己·向上 她力量成就她经济报告》显示,我国共有1800余家老年电商相关企业,其中成立于5年内的老年电商相关企业占比超七成。


电商领域的增长只是观察中老年人消费风格的一个切面,能够帮我们看到,银发人群的消费观念更加开放,年长而不羞于爱美,不只为后代考虑而是着眼于自己的生活,愿意为享受高品质的服务和产品而买单。


让市场更眼热的是,相比于“精致穷”的年轻人,中老年人不仅会花钱,也“有钱可花”。


50岁至65岁人群是我国第二次婴儿潮主要群体,充分享受了过去40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红利,根据Ageclub发布的数据也显示,在各年龄段的财富能力方面,45-55岁和55-65岁户主家庭的总资产最高,负债率最低。


曾经我们感叹老龄化到来导致劳动市场的人口红利消失,现在看来,银发群体的增长是为消费市场带来了新的人口红利。


这是养老产业的新机遇。谁能抓住老年人最广泛的需求,谁就能分走更大的蛋糕。


日本如何为养老产业助跑?

日本是亚洲首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且与中国在人口结构、文化习俗等方面有着跨时空相似性,当前中国的人口年龄分布结构接近日本1990年代水平。其对养老产业的培育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思路,同时日本90年代抢跑的养老行业也有可能在这一时期的中国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在发展养老产业时日本选择重点支持本位产业,包括居住产业(养老机构、老年房地产)、护理服务、老年食品、健康医疗,这也是老年人最基础、最广泛的需求。


2000年日本开始正式施行长期介护保险制度,这成为该国养老产业的转折点。介护即护理,日本介护保险制度规定,40岁以上的日本人和在日外国人都必须购买介护保险,受保人到了65岁(特殊病情的可以不满65岁)可以向政府部门提出申请,相关部门将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为其确定需要介护服务的等级和服务项目。老年人居家或者去养老机构享受介护服务都可以报销一定比例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