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护险制度不断完善,银发人口红利集中释放的背景下,介护服务和居住产业得到了最迅速的发展。
长期介护保险制度不仅解决了日本老年人养老和护理的支付问题,刺激了需求的释放,保险金也成为介护服务最稳定的经营来源。据中国养老网报道,日本普通养老机构总收入中介护保险收入所占比重已达到 70%。民间资本积极投入这项“社会福利”事业中。
2000年后,日本的介护服务、养老设施,以及相关服务的使用者开始飞快增长。5年内从事照护服务的人员从149万人,数量翻倍达到329万人;6年间收费养老设施等护理服务机构从257家急速增加到1732家,年平均增长率为37%;2000年时的养老服务业市场规模只有3.6万亿日元,2013年,市场规模扩大到了9.6万亿日元。
同时照护老人的生意利润非常可观。从近几年的收费情况来看,目前日本私立的养老院从每月10万日元/人到40万日元/人不等,换算为人民币也就是每月最低要五千元,大部分需要一次性付款。如果需要的介护等级高以及需要使用医疗设备还需要另外付费。日本总务省的数据显示,养老行业的利润率达到8.4%,高于零售业、酒店业6.4%与5.9%的利润率。
随着养老服务产业的壮大,轮椅、走步车、辅助洗浴设备等老年用品用具的销量也大幅增长。以日本的福利用具为例,整体销售额由1993年的7735亿日元,提升到2009年的1兆1184 亿日元,增长比例达到了44.6%。不仅如此,日本适老化产品种类丰富,SKU达5万个之多,相比之下,2022年中国市场适老化产品数量仅为6500个SKU。
日本“银发经济”巨头的业务也主要围绕上述三大产业展开,而且值得关注的是,日本三大著名的养老龙头企业的老本行并不是养老,而是从关联产业转型而来,原有主业既是他们跨界的抓手,也是他们立足的优势。
例如,2000年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贝内斯控股(Benesse Holdings)是做图书教育起家,后来通过收购建立起对孕妇、儿童的保育、护理业务,此后才开始做养老护理服务和付费养老院等老年人付费住房业务;2010年在东京证券交易所及大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损保控股(Sompo Holdings)走的是“保险+养老”路线,除介护・保健等核心业务之外,还开展资产管理和住房改造等业务;日医学馆(Nichiigakkan )则是以医疗教育业务为开端,后来逐渐扩大业务范围至介护、保育、家政代理等领域。
数码电器巨头松下和索尼也跨界养老已久,索尼侧重于开设养老院,松下侧重于提供看护服务及开设包含送餐等服务的老年人公寓,但他们开设的养老机构都选择配备公司自己开发的设备包括电视、轮椅、自助洗浴、健康检测设备、护理机器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