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房企、百货公司豪掷千金,花式跨界抢滩养老市场
与日本类似,我国养老产业的参与主体也多是跨界选手。根据Wind数据以及公开资料整理,我国养老概念股企业共65家,涉老业务主要集中于养老服务、智慧养老、养老地产及旅居、养老用品四个领域,按照WIND主题行业名称分类,大多来自医疗保健和制药行业。
图:部分养老概念股所属行业及涉老业务
根据中消协2022年的调查,在老人购买和使用的各类服务中,慢性病诊疗及康复护理等医疗服务占比较大为22.48%,医疗服务也是养老机构提供最多的服务,在保洁、护理等各类服务中占比超过80%。
南京新百作为养老产业头部企业,也是通过“健康医疗+养老”布局转型成功的典型案例。南京新百是中国十大百货商店之一,公司始建于1952年8月并于199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5年起公司开始向大健康领域转型,并通过大举收购搭建健康养老业务版图。
2016年,南京新百收购国内居家养老企业安康通、以色列健康养老服务企业纳塔力、齐鲁干细胞;2017年,公司收购以色列长期护理企业A.S.Nursing、国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营商江苏禾康;2020年,公司设立生物医疗、脐带血干细胞、健康养老、百货四大事业部,并通过收购徐州新健康医院80%的股权,进一步优化大健康业务的结构。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南京新百国内业务已覆盖上海、北京、广东等23个省市2000万的国内老年用户,承建运营200余个政府重点项目,累计为各地政府建立智慧养老指挥中心超过100个、社区服务中心超过600个,累积提供居家养老服务2亿人次。
如今健康养老和医药制造已经成为南京新百的两大支柱产业,2023年上半年,南京新百实现营业收入大约32.38亿元,其中健康养老、护理业,以及医药制造业和医疗服务合计贡献了公司67.18%的收入。
图片来源:南京新百2023年中报
另外两个进行声势浩大跨界的是保险和房地产企业,二者在全国抢着开养老机构,动辄投入上千亿,主打一个覆盖。
在开发养老项目上,险企和曾经的房企都有着资金体量大的优势。此外,保险行业高龄客户群体多,可以将保险产品与养老服务进行结合,比如购买旗下保险产品可享受免押金入住权、优先选房权,甚至说缴纳保费达一定数额就可直接入住,如泰康人寿的一款保险产品,客户投保保费超200万元,即可立即入住旗下高端养老社区。
这样一来,保险公司主业也能被养老业务拉动,如中国太平2019年养老社区项目带动了超过 50 亿元的首期保费收入,对公司首期保费收入贡献率接近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