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目前整个医疗体系依然花费了大量精力在治疗方面,而没有完成以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性转变。第二,围绕老年健康展开的服务体系依然是碎片化的,不整合、不连续。第三,老年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康复医院和护理院等机构数量少且地区分布不均。最后,虽然说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目前的健康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依然需要进一步提升。
基于目前需求与供给的情况,未来10年中,以下五项可以成为工作的重点。
第一,推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也就是说我们要把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贯彻到最前端。第二,我们的服务端口要后移,倡导构建更完善的安宁疗护支持体系。第三,建立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强调以人为本,强调服务的连续性和整合性。第四,构建覆盖城乡老年人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阿尔兹海默症、老年抑郁等问题将日益成为我们的关注重点。第五,完善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在平均带病生存年份越来越长的现状下,照护是非常重要的一项需求。
▌养老方式
中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医养结合是在过去几年中提出的,在此之前我们都比较强调居家、社区和机构的相互配合。此外,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养老服务供给依然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尤其是城乡间的不均衡,农村地区养老服务利用率较低,质量不足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根据2017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东部地区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程度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低。虽然东部地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程度较高,但与老龄事业发展目标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仍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农村的空心化,空心化导致很多老人滞留在农村,却没有留下足够的劳动力可以赡养老人。目前农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仍处在探索阶段,虽然已经出现了很多新模式,但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的发展水平远低于城市。而且,城市地区的养老服务利用率远高于农村地区,城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收养的老年人是农村地区的2倍。
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我们国家的情况和日本这种发达国家是类似的,大部分老年人倾向于居家养老。2016年的数据显示(如下图),倾向于在自己家养老的老年人最多,占总体的73.01%,在子女家养老占22.44%,居家养老依然是养老模式的主流,这也意味着机构发展应更多偏向于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支持。
▲ 分城乡老年人养老地点选择需求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