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更多的政府支配的资源用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来应对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应对这种新的发展需要,而把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更多地留给市场来解决。
李建新 :我觉得我们要避免进入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之中,实际上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大的挑战。我们是急速到来的老龄化。靠家庭养老靠不住,靠社会保障,这套体系又还没有健全起来。社会保障体系包括财政收入这些要健全起来,要支撑这样迅速到来的老龄化,它背后还需要有一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支撑。
但现在我们进入什么状态?我们这个急速的老龄化,劳动力人口迅速萎缩和老化,这样一个人口的结构变化过程,实际上又不利于我们的经济增长,可能不足以支撑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种不支撑又反过来会影响到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即便是制度建起来了也可能无法支撑。
所以我有时候会调侃我们60后,成也60,败也60。我们有可能会把整个经济、整个保障制度压垮,所以我们可能需要以宏观整体的循环链条为切入点来看待这个问题。
宋 健 :我们在讲养老的时候,并不是说60岁之后你一下子就变成了需要被照顾的或者是重点被关注的人群。实际上我们所谓的老龄化,从出生开始就进入到“老龄化”的过程,所以养老从个体和家庭的角度,它应该是一个全过程,需要充分做准备,无论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家庭的经济上,都是需要充分做准备的一个过程,这是一个观念的转变。
为什么年轻人,30多岁的人更焦虑,我想某种意义上反过来看,有这种观念已经是一种进步,大家已经在考虑将来老了会怎么样。的确,无论是从个体还是家庭,我们背后依靠的都是国家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手里的钱现在还是钱,但如果你只是纯粹地储蓄的话,到30年、40年后真正你老了需要用这个钱的时候,它是不是还能够发挥像现在这样的作用?很多家庭的焦虑实际上来自于手里资金的缩水。
为什么在过去几十年里房地产不断地被大家追捧,股市涨涨跌跌,好像现在除了买房子和投资股票——当然股票也被大家diss得很厉害——没有特别好的一个投资渠道。有些人在说,可能最好的投资就是现在赚的钱现在花,我想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讲是非常大的问题。
邱 月 :我们刚刚讨论了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关于照护的问题,还有一个是资金支撑的问题,我们主要集中在了养老金的层面上。
2017年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有1600万老年人的家庭月收入是超过1万元的,绝大多数城市老年人就像李老师提到的,拥有一套或多套住房。